中方240万美元援助打水漂,菲美日在黄岩岛大规模演习,发出威慑中方信号! 11月12日,中国刚通过菲律宾通讯社确认,将为台风“万宜”的受灾民众提供240万美元紧急援助,这笔钱专门用于采购食品、饮用水、帐篷和医疗物资,是实打实的民生保障款。 可短短48小时后,11月14日,三国代号“海上合作活动”的演习就在距离黄岩岛仅50海里的海域启动,这个距离相当于从市区到郊区的通勤距离,说是在自家门口耀武扬威毫不夸张。 菲律宾方面对此只含糊回应“演习与人道援助属于不同领域”,这种说辞就像刚收了邻居的救命粮,转头就带着外人在邻居家门口晃悠,实在说不过去。 再看这场演习拿出来的兵力,说是“大规模”其实更像一场凑数的表演。美军派出的“尼米兹”号航母早就是半截身子入土的状态,1975年就正式服役,算到明年退役刚好满50年舰龄,甲板上的舰载机出勤率都得打个问号,与其说是战力核心,不如说是移动的“历史展品”。 搭配的3艘伯克2A型驱逐舰也没好到哪去,查一下服役记录就知道,这批军舰大多是2000年前后下水的,最年轻的也有二十出头的舰龄,雷达系统还是早期型号,面对新型反舰导弹的探测能力早就跟不上节奏,说是“老舰凑数”一点不冤枉。 日本派来的“曙”号驱逐舰更是暴露了敷衍的本质,这艘2002年服役的军舰连最基本的区域防空能力都没有,既没有垂直发射系统,配备的短程防空导弹射程还不到20公里,别说保护编队,能不能护住自己都得打个问号。 要知道,这种级别的驱逐舰在日本海上自卫队里早就属于边缘角色,上次在2024年4月的四国演习中露脸时,就被调侃是“凑数专用舰”,这次再拉出来,显然是没把这场演习的“威慑任务”当回事。 最尴尬的还要数菲律宾自家的两艘“何塞·黎刹”级护卫舰,这已经是菲海军拿得出手的最先进装备了,可标准排水量只有2600吨,武器配置更是寒酸,只有一门76毫米主炮、几枚近程防空导弹和倾斜发射的反舰导弹,连垂直发射系统都没有。 对比咱们的054A护卫舰,4000多吨的排水量,32单元垂直发射系统能兼容防空、反潜导弹,反舰导弹射程比菲舰远一倍还多,雷达系统能同时追踪几十个目标,两者放在一起,简直是专业选手和业余爱好者的差距,说两艘加起来不如一艘054A,还是往客气了说。 这种“拿援助办军演”的操作,菲律宾其实早有先例。2020年中国刚给菲律宾送去130台呼吸机、25万套检测试剂和180多万件防护装备的抗疫援助,转头菲律宾就和美国搞起了海上联合演习。 这次更过分,援助的物资还没完全送到灾民手里,军演的号角就吹起来了。这背后其实是菲律宾的小算盘,一边靠着中国的援助解决民生难题,毕竟台风受灾的210万民众要吃饭要住帐篷,光靠菲政府根本扛不住;另一边又想借着美日的军事存在在南海刷存在感,觉得拉上域外势力就能硬气起来。可这种两边讨好的玩法,终究是自欺欺人。 更值得琢磨的是日本的角色,这是日本海上自卫队首次跑到黄岩岛周边搞多边演练,以前顶多是送点巡逻船、喊几句口号,这次亲自下场,说白了就是想借着美国的印太战略扩大自己的军事影响力。 但派来这么一艘没区域防空能力的老舰,又暴露了它的底气不足——既想刷存在感,又怕真的得罪人,只能派艘“无害”的老舰应付了事。 美军的心思也差不多,把即将退役的航母和老驱逐舰派过来,既摆出了支持菲律宾的姿态,又不用承担太大风险,典型的低成本炒作。 这些年来,美国在南海搞的所谓“威慑”越来越没含金量。2025年10月的“萨马萨马”演习里,美军派来的“辛辛那提”号濒海战斗舰,看着跑得快,其实装甲薄弱,火力还不如护卫舰。 这次的“尼米兹”号更是连明年的退役日程都定好了,这种“即将过期”的战力展示,威慑力可想而知。 中国南海研究院的专家早就点透了,美国主导的这种军事化动作,看着热闹,实则是最大的安全风险点,可菲律宾偏偏把这当成救命稻草。 要知道,中国的援助从来不是无条件的善意,但也绝不会因为一次军演就放弃人道主义原则。240万美元的物资最终会送到菲律宾灾民手里,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这是援助的本意。 但菲律宾这种前脚收援助后脚搞军演的操作,只会消耗自己的信誉。毕竟谁都看得明白,靠几艘老舰凑数的演习吓不到任何人,反而会让外界看清,所谓的“联合威慑”不过是自导自演的闹剧,而把善意当筹码的行为,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