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福建舰不会有第二艘了? 在南海海域,一艘八万吨级的钢铁巨轮悄然入列,电

丽旭夜谈娱乐啊 2025-11-21 14:16:32

为什么说福建舰不会有第二艘了? 在南海海域,一艘八万吨级的钢铁巨轮悄然入列,电磁轨道推动舰载机直冲云霄,这不只是技术突破,更是海军实力的跃升。可大家伙儿都在问:这艘福建舰,到底为啥不会再来一艘一模一样的?它背后藏着啥深意? 那是2012年9月25日,辽宁舰正式入列,舷号16,从一艘老平台改造而来,标志着海军航母事业拉开大幕。接着,2019年12月17日,山东舰入列,舷号17,这是我们完全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排水量六万多吨,滑跃式甲板上舰载机起降训练逐步成型。到2022年6月17日,福建舰下水,舷号18,满载排水量八万余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这一步直接跨过了蒸汽弹射阶段,直奔世界先进水平。 福建舰的建造过程可没少费心思。2023年3月,它开始辅助动力测试,水线下排烟口熏黑的痕迹就暴露了试验痕迹。11月,电磁弹射小车测试成功,轨道上配重块滑行平稳。2024年5月1日,首次海试出航,动力和电力系统全开,验证了常规动力的稳定。接着是多次海试,2025年3月第七次聚焦电磁兼容,9月22日,三型舰载机——歼-15T、歼-35和空警-600——完成首次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成为全球首艘电磁弹射起降第五代战斗机的航母。11月5日,在海南三亚军港,福建舰正式入列授旗,这一路,从下水到服役,只用了三年五个月,速度快得让外媒直呼“中国速度”。 辽宁舰和山东舰是滑跃起飞的过渡型,福建舰则是电磁弹射的开路先锋。它为什么独一无二,不会再批量造姐妹舰?道理其实挺接地气,得从实际需求和长远规划说起。先看技术定位,福建舰原本设计是蒸汽弹射,但我们自主创新,电磁技术成熟后直接改用,这让它成了验证平台。电磁弹射效率高,能量利用率提升30%,舰载机出动率远超滑跃式。可它还是常规动力,续航力有限,远海任务得靠补给舰跟上,油料消耗是个实打实的负担。 再聊舰载机匹配,这也是关键。歼-15重型机在滑跃舰上还能凑合,但尺寸大、重量重,电磁弹射后才能满载起飞。福建舰上,歼-15T、歼-35隐身机和空警-600预警机齐上阵,单波次出动可达数十架,覆盖制空、预警、电对抗。可未来,舰载机会向更小巧的歼-35系列倾斜,尺寸不超过歼-15,载荷却更优。八万吨级排水量够用,但要塞进更多预警机和无人机,甲板和机库布局就得优化。要是硬造福建舰的姐妹舰,尺寸卡在那儿,适应性差,资源扔进去不划算。 海军的任务重心在南海和西太平洋,反介入、区域拒止是当务之急。福建舰入列后,三航母编队就能常态化巡航,辽宁舰和山东舰轮换训练,福建舰直奔实战部署。可重复造同型舰,就等于把产能锁死在过渡阶段。当前,电磁兼容测试数据全反馈上去了,福建舰的系泊试验和海试经验,直接指导下一代设计。批量造姐妹舰,不仅分散船厂力量,还会拉长核动力推进的周期。常规动力虽稳,但远海护航“一带一路”通道,得靠无限续航的家伙事儿。 海军发展不是堆数量,而是拼效能。福建舰的电磁系统,解决了能量浪费问题,舰载机起飞更稳,回收更准。可常规动力限制了它,补给线一拉长,编队机动就得掂量。想想看,西太平洋那么大,能源通道那么长,一艘八万吨的常规舰顶多跑个万把海里,核动力就能无限续航,吨位再上十万吨,搭载歼-35主力,作战半径直捅第二岛链。权威分析显示,004型航母已在规划,排水量超十万吨,四条弹射轨道,核反应堆舱室设计成熟。卫星图像捕捉到大连船厂的动静,龙骨铺设、钢板焊接,全是核动力信号。 为啥不急着批量常规舰?因为战略眼光长。辽宁舰和山东舰未来可能调整角色,专注训练或支援海外任务,福建舰服役后,通过舱室升级,也能融入核序列。海军目标是多艘核动力编队,轮换南海、印度洋,护航商船,维护权益。重复造福建舰姐妹,就等于卡在半道上,浪费宝贵窗口期。专家们都说,这步棋走得稳,福建舰的独特性,确保了从区域防御到全球机动的平滑过渡。 当然,福建舰的使命不光是技术验证,它还拉动了产业链。造舰带动钢铁、电子、人才链条,福建舰上电磁轨道、阻拦索,全是自主芯。入列后,官兵训练体系也升级,“航母五件套”——制空、制海、预警、电对抗、反潜——基本成型。未来十年,海军会形成六艘航母序列,三核三常,机动部署。这不只是军力跃升,更是国家实力的体现,保障海洋权益,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0 阅读:13

猜你喜欢

丽旭夜谈娱乐啊

丽旭夜谈娱乐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