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开始转向了? 泰国总理下达命令 11月18日,泰国总理下达命令:全面深化与中国的合作。这是在泰国国王访华之后,泰国外交方面的重大决策,对中泰关系甚至对中国与东盟的合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要知道,泰国这两年日子过得不算顺,政坛跟走马灯似的换总理,从巴育到赛塔再到佩通坦,短短两年换了三茬人。 政策也是朝令夕改,外资政策今天放宽明天收紧,不仅让想长期在泰国投资的中资企业不敢迈步,就连那些已经装修好厂房准备开工的老板,也怕哪天政策变了被“关门打狗”,整天提心吊胆。 再加上红衫军和黄衫军的对立一直没解决,时不时就闹得社会撕裂,这样的环境谁还敢安心做事? 而这次阿努廷的命令之所以分量重,关键是背后有泰王哇集拉隆功的支持。这位泰国君主登基这么久,除了参加英国查尔斯三世加冕礼这种礼仪性活动,很少主动涉足一线外交,这次访华是极其罕见的正式国事访问。 在泰国的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的态度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他亲自去北京参观机器人中心和航天技术,这比一百个政府官员的口头承诺都管用。 相当于给外界吃了颗定心丸:不管泰国政府怎么换,跟中国交好都是不能动摇的国家意志,再也不用怕政策反复无常了。 为了跟中国深化合作,泰国这次是真的下了决心“大扫除”。泰王访华前,那个盘踞在泰缅边境、干着电诈、人口贩卖勾当的“灰产教父”佘智江被正式引渡到中国,这绝对不是巧合。 这些年,电诈园区、人口贩卖就像毒瘤一样,粘在泰国的旅游招牌上,搞得中国游客都“谈泰色变”,严重影响了两国的互信。 佘智江可不是一般人,能请豪华律师团拖延引渡,泰国能把他顺利送走,不光是在配合打击跨国犯罪,更是在递“投名状”——为了和中国的深度经贸合作,他们愿意刮骨疗毒,清理这些败坏名声、阻碍合作的灰色地带。 说到底,泰国这么迫切地想跟中国深化合作,也是被经济压力逼得没办法。现在泰国人的家庭债务平均高达74万泰铢,压得普通人喘不过气,老百姓手里没钱,消费升级根本无从谈起。 以前靠旅游业赚快钱,但这解决不了产业空心化的根本问题,经济想真正好起来,还得靠实实在在的产业支撑。而中国带来的不是简单的“买买买”,而是能让泰国经济“造血”的工业体系。 这一点,开网约车的泰国司机最有体会。以前开日系燃油车,每天油费差不多300泰铢,换成中国的电动车后,成本直接降到100泰铢以内,省下的钱都是真金白银。 对泰国工业来说,好处就更大了,比亚迪、长城这些中国车企不光带去了组装线,还把电池、电控这些核心技术链条搬了过去,让原本只能做低端配件的本地工厂,有了接触高附加值技术的机会。 还有那条修修停停的中泰铁路,泰国现在是真的急了。眼看着隔壁的中老铁路,把榴莲运输时间从半个月压缩到三四天,直接让老挝从“陆锁国”变成了物流枢纽,赚得盆满钵满,泰国能不眼红吗? 可中泰铁路曼谷到呵叻的一期工程,拖了快十年才完成三成多,环保抗议、资金扯皮这些问题一直卡着脖子,简直是在浪费机会。阿努廷这次下死命令推进,就是想打破这些“烂尾”魔咒。 他们心里清楚,这条铁路连通的不只是昆明和曼谷,更是绕开马六甲海峡拥堵风险、直通印度洋的战略生命线,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太大了。 其实这算不上泰国的“突然转向”,而是在政坛动荡、经济遇困的双重压力下,做出的最务实的选择。 当国王的威望、政府的行政力,还有老百姓想改善生活的迫切需求,都指向了和中国深化合作这个方向,原本复杂的局面一下子就明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