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邻居家老太太前两天念叨,她在日本的侄女刚寄来一箱手信,附的明信片上还画着憨态可掬的招财猫。而就在上周,我刚在杭州西湖边看到成群结队的日本游客举着手机拍荷花。中日之间哪是简单的敌对关系?早就像两棵盘根错节的老树,枝桠都长到对方院子里去了。 数据不会骗人——每天有上万中国人在松下、索尼的工厂里领工资;日本便利店七成零食原料靠着中国供应链。真要掀桌子,先哭的恐怕不是政客,而是东京秋叶原卖电器的老板,和浙江义乌做动漫周边的小厂主。这让我想起去年俄乌冲突时,朋友圈里那些喊打喊杀的人,转头就因为油价上涨在群里抱怨加油太贵。 有个在使馆工作的朋友讲过真实故事:去年东京办中国文化周,原宿街头穿着汉服拍照的日本年轻人挤得水泄不通。与此同时,奈良东大寺里中国游客投进功德箱的香火钱,够维持整个寺庙半年的修缮。这种拧巴又真实的状态,才是两国关系的常态。 那些叫嚣战争的人,应该去两个地方看看。一是神户华侨纪念馆里陈列的孙中山避难史料,当年多少日本平民冒着风险掩护中国革命者;二是南京江东门纪念馆那面刻满名字的哭墙。历史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漫画,而是一本写满复杂人性的厚重史书。 现在最魔幻的是,某些从未踏出国门的键盘侠,居然比常年在中日间往返的商人还“懂”国际局势。他们不知道,就在他们激情敲键盘时,中日科学家正在联合研发抗癌药物,两国的清洁能源公司悄悄共建了三个风电项目。真正的智慧永远在民间,而不是在热搜榜的战争口号里。 说到底,那些隔岸观火的主儿,哪个不是站在安全区里扔鞭炮?军火商靠着冲突股票翻红,政客靠着强硬言论收割选票,只有普通人的房贷、孩子的学费、老人的药费,在真枪实弹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 其实中国人最懂这个道理——老祖宗早就说过“神仙打架,凡人遭殃”。我们现在能坐在空调房里点外卖、刷短视频,靠的不是匹夫之勇,而是几代人积累下的发展底气。这份来之不易的安稳,岂能轻易拿去当赌注? 各位觉得呢?你们身边有没有这种巴不得天下大乱的“乐子人”?来评论区聊聊。
日本直接掀翻谈判桌,还硬刚不撤高市早苗的挑衅言论?这哪是谈合作,分明是自讨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