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岳谦现在估计心里最踏实了 67岁的赖岳谦,前段时间在台湾算是遭了“台独”势力的明枪暗箭,就因为他这辈子都认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硬生生被针对性打压得没了立足之地。 2025年10月下旬,他带着妻子周玉琴第一次回福建上杭寻根,那天闽西还飘着细雨,村口的宗亲早就举着“赖氏宗亲欢迎回家”的牌子等在那儿,一见到他就拉着往客家族谱博物馆走。 翻开那本泛黄的赖氏族谱,四十多代人的名字密密麻麻,从入闽始祖到他这一辈,“福建上杭”四个字稳稳地刻在籍贯栏里,他摸着纸页轻声说“总算找着根了”,旁边宗亲补了句“哪是找啊,是回家”,这话让他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更有意思的是,宗亲聊天时无意中说起,赖清德的祖宗也是从福建漳州平和迁去台湾的,可人家偏要认日本当“家人”,宗族里的长辈都直摇头:“我们以他为耻”,赖岳谦听着没多说话,只是默默点了点头。 可谁能想到,这份认祖归宗的真情,竟成了台当局下手的理由。 11月3日,台湾政治大学突然甩来一纸公告,以“不符合发展方向”为由,解除了他教了22年的教职;才过三天,11月6日,中时电子报又迫于台“内政部门”的压力,罢免了他的社长职务,一周之内,两份稳定的工作全没了。 更过分的是,绿媒还搞起了全方位骚扰,网上满是辱骂他的言论,家人的私人信息被恶意曝光,连他用来写评论的电脑都频繁蓝屏,维修人员查不出硬件问题,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连退休金的审核都被故意卡着。 就在他连安心做学问都成奢望的时候,大陆这边的橄榄枝来得又及时又走心。 11月18日上午,福建农林大学的常盛会议中心里,校长兰思仁亲手把客座教授聘书递到他手里,还细心地帮他戴上校徽,现场的掌声响了足足三分钟,他对着台下深深鞠了一躬,脸上的笑容看着就踏实。 其实啊,福建农林大这哪儿是聘个教授,分明是给坚守正义的学者撑了把“保护伞”。 这所学校本身就和台湾有着解不开的缘分,上世纪四十年代,学校前身的四百多名毕业生里,一百八十多人跨海去了台湾,成了当地早期农业发展的奠基人。 这些年他们搞的“三个一百”行动计划可不是摆样子,已经和118家台企搞了产学研合作,引进了101名台湾教师,还聘了100位台籍行业导师,菌草技术、茶学这些学科都是全国顶尖的“单项冠军”,刚好和赖岳谦关注的民生融合议题对上了茬。 他们看中的,不只是他巴黎第二大学政治学博士的头衔,也不只是他分析国际局势的本事,更多的是在他被打压得最狠的时候,递去的那份“你守大义,我护你周全”的情义。 赖岳谦心里的踏实,估计早就超出了一份工作能给的安稳。 他后来在采访里说,父亲1947年去台湾后,一直待在城市工作,可晚年偏偏要搬到南投水里乡定居,那里的山形水势、雾气缭绕的样子,和福建古田几乎一模一样。 直到弟弟早年回古田拍了照片,他才明白父亲的心思,更让他动容的是,父亲当年准备返乡探亲时,整理行李的手都在发抖,几乎折不好换洗衣物,那不是冷,是藏了一辈子的乡愁突然有了出口。 如今他站在福州仓山校区的讲台上,接过的哪里是聘书啊,分明是接住了父亲沉默了一辈子的眷恋,是找到了根的归属感。 你想想,被自己深耕多年的地方排挤,被熟悉的环境恶意针对,那种委屈和迷茫,真不是外人能体会的。 可大陆从来没让爱国的人寒心,除了福建农林大,厦门、上海还有18所高校和科研机构都向他抛了橄榄枝,他要开的《两岸关系与区域发展》课程,开放报名10分钟就被300多个学生抢空,这就是对他最大的认可。 更难得的是,他遭了这么多不公,还在自媒体里提醒大家“别牵连我的家人”,分析中日关系时依旧敢说真话,这种不卑不亢的格局,难怪大家愿意支持他。 其实两岸融合从来都不是空洞的口号,它就藏在族谱里的血脉相连里,藏在高校递出的聘书里,藏在宗亲那句“回家就好”里。 “台独”势力以为封杀就能让统一的声音消失,可他们忘了,越是打压,越能让更多人看清真相,越能让两岸同胞的心靠得更近。 赖岳谦的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明:祖国大陆永远是台湾同胞最坚实的后盾,爱国者的讲台,从来都不会缺席。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