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的中日紧张,不是普通摩擦,而是建交以来最锋利的一次对撞。 如果处置不当,

亦云谈过去 2025-11-22 17:45:03

这一次的中日紧张,不是普通摩擦,而是建交以来最锋利的一次对撞。 如果处置不当,明年由中国主办的APEC峰会上,高市早苗恐怕真的会遭遇外交场合最难堪的场景,被集体“晾在一边”,连走近对话桌的资格都没有。 大家好,欢迎来到只说真话的【真言科】[呲牙],我们接着聊:   事情的起点其实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就是高市早苗那句“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句话落地的瞬间,不只是把中日关系直接拖入冰点,也让明年的国际会议蒙上了阴影。   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这不是情绪,而是铁一样的法律与历史。 《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明确写着,日本必须把从中国偷去的台湾归还;1972年中日建交时,日本在联合声明里公开承认“一中原则”。 如今高市突然翻脸否认,说白了,就是不守规矩、不讲契约精神。日本不是糊涂,是想试探底线。   可更让人警惕的是,日本不是只靠一张嘴挑衅,它是真的往台海方向挪。借着“自卫”的名义把手伸到家门口,对“台独”释放错误信号,让原本敏感的局势更加紧绷。这不是“误会”,也不是“外交口误”,而是明晃晃的越界。   中方的态度很清楚,最近发布的“尽量不要前往日本”的提醒,在外交层面意味深远。结果立刻显现:11月中国赴日游客量瞬间腰斩超过六成,日本航空、资生堂等靠中国市场吃饭的企业股价应声下跌;超过60%在华日企将“中日关系恶化”视为最大经营风险。   谁都知道,中日经济如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半导体、新能源、制造业的供应链环环相扣,动一下就是全球震动。日本经济本就疲弱,再自己戳破与中国的合作链条,无异于主动往冰窟里跳。   有人说中方反应是不是太硬?其实一点都不硬。 中国从来不是好战者,但也绝不是可被随意挑衅的对象。中国的军事力量摆在那儿,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决心摆在那儿,这种态度叫“不惹事,也不怕事”。   更关键的是,日本所谓的“修复关系”,根本没有诚意。派个厅局级官员来走个过场,却不敢撤回高市的挑衅言论,也不敢承认错误,这不是想修复关系,是想糊弄。专家和舆论都看得清楚,这是一场低成本的公关动作,解决不了任何根源问题。   最麻烦的,还是明年的APEC。按理说,这是亚洲最重要的合作平台,各国都希望稳稳当当地坐下来谈。但如果日本继续执迷不悟,到时高市早苗不仅会孤立,还可能当着全球领袖的面遭遇“冷处理”。没人愿意与一个不守承诺、踩红线的政客深入交流。   而日本国内这些年不断膨胀的危险信号,也让整个东亚紧张起来。防卫预算一年比一年高,甚至传出要讨论核潜艇计划。当年军国主义带来的伤痛还在历史里流着血,如今却有人开始敲打那扇被锁住的门,这谁能不警觉?   事实上,中日关系走到今天,并不是中国愿意看到的局面。 从中国人喜欢的日本护肤品、游戏机、电器,到中国出口给日本的电子零件、农产品,无数普通人的生活都被这种关系牵着。如果产业链真的被政治撕裂,受伤的,绝不是某个领导人,而是千千万万的普通两国民众。   中国的态度一直很明确:对话之门永远开着,但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基础上。高市必须收回错误言论,日本必须回到“一中原则”的正确轨道上来。这不是强求,而是国际法律与历史事实。 一个连自己的承诺都不遵守的国家,是没有资格谈合作的。   邻居之间有矛盾很正常,但规矩不能乱,底线不能踩。 日本现在这套“试探底线”的做法,不是聪明,是鲁莽。继续下去,只会搬起石头,砸得最疼的其实是自己。

0 阅读:4

猜你喜欢

亦云谈过去

亦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