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次《珍珠港》这部美国大片,都没发现这两个孩子的含义,今天再次重温,想到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挨了核弹,才联想到‘小男孩’和‘胖子’,白衣服是小男孩,旁边是胖子,果然高明。 不过导演迈克尔·贝没直接证实这层意思。电影学者说,这些孩子更像战争里所有无辜受害者的代表,不是专门指那两颗核弹。而且“小男孩”“胖子”本来是核弹代号,不是真孩子,只是战后常用无辜儿童反衬战争残忍——比如新闻里战乱地区的小孩,没做错事却遭殃,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影迷论坛上大家也总挖这类细节,像Reddit上好多人讨论。这种找彩蛋的劲儿挺有意思,但别过度解读。毕竟没导演实锤,最多算合理联想。但这联想确实让电影多了层深意,也提醒我们别忘战争的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