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已跌到157元换1美元了,日本快没有米下锅了! 现在走在日本街头,看着满大街商店橱窗上贴着花花绿绿的“円安セール”海报,千万别以为这是什么让人兴奋的购物狂欢,这看似热闹的“打折促销”,背后藏着的是让普通家庭心惊肉跳的现实:那个汇率数字已经跌到了1美元兑换157日元,在这个数字面前,日本老百姓关心的早已不是能不能买到奢侈品,而是自家的米缸是不是快见底了。 这就不得不提现在让日本主妇们愁秃了头的大米价格,你能想象吗?普普通通5公斤一袋的大米,换算下来竟然要卖到约198元人民币,这对很多家庭来说,哪怕是一顿简单的饱饭,现在都快成了一种需要精打细算的奢侈享受。 对比一下我们东方大国,几十块钱就能扛回家一大袋颗粒饱满、香气扑鼻的东北大米,甚至有些人还觉得不用囤粮因为随时都能买到便宜好货,这种“丰衣足食”的底气,在当下的日本社会,反倒成了一种难以企及的遥远梦想。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人的生活哲学里本来是最忌讳“囤积”这两个字的,好像只要一提“足食”,就显得不够从容、太过于算计,但现在哪里还顾得上什么风度?街头巷尾那些脚步匆匆的人群,或是盯着超市货架发愁的大叔大妈,无一不在用行动打脸这种所谓的矜持。 和2022年底那会儿不一样,那时候大家囤东西是因为汇率跌了怕进口货涨价,属于防患于未然;而这回再度开启“疯狂扫货模式”,纯粹是被国内飙升的物价逼到了墙角,钱不值钱了,日元贬值得越厉害,手里的货币就越像烫手山芋,唯有换成实实在在的大米才让人有点安全感。 说起来也真是讽刺,日本的米确实品质不错,但在这种高价面前,那点口感上的优势早就被生存压力抹平了,要是想在日本尝一口家乡那种正宗的东北大米,稍微经过商业包装一转手,价格翻倍都算是良心价,贵得简直能把人吓退好几步,所以现在的日本民众哪里还有挑挑拣拣的资格,能在打折季里抢到只要不翻倍太离谱的口粮就算万幸。 可就在老百姓为了填饱肚子焦头烂额、恨不得把一块钱掰成两瓣花的时候,有些事儿看着就更让人上火了,还记得G20会议上的那个插曲吗?日本代表因为忙着精心打扮、想要展示所谓的“帅气精神”而迟到了,这种对“面子”的极致追求,放在平时可能也就是个谈资,但摆在现在这个节骨眼上,就显得格外扎眼甚至有点可笑。 一边是普通民众为了5公斤大米要掏出近两百块人民币,在超市里为了省几块钱精打细算,甚至可能连顿像样的饱饭都成了问题;另一边却是为了在国际舞台上摆出一副光鲜亮丽的造型而耽误正事。 这巨大的反差,真让人不知道是该佩服他们的“大心脏”,还是该感叹这种生活节奏下无处安放的荒诞感,在这个日元狂跌的档口,什么外在的精致,在空空如也的米缸和饿得咕咕叫的肚子面前,真的一文不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