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国出卖后,乌克兰不再客气,向美国甩了一巴掌,好响亮的耳光!”当地时间202

小张的社会 2025-11-24 12:16:25

“被美国出卖后,乌克兰不再客气,向美国甩了一巴掌,好响亮的耳光!”当地时间2025年11月20日,乌克兰方面称,乌克兰当局代表在联合国表示:乌克兰当局准备通过谈判结束这场战争,但红线不可更改。   11 月 20 日,联合国安理会的紧急会议上,乌克兰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的发言掷地有声,明确了基辅方面愿意和谈但绝不退让的立场。这一表态来得并不突然,此前美国的政策转向早已埋下伏笔。   特朗普政府在 11 月明确宣布,不再向乌克兰无偿输送资金,未来乌克兰需通过北约支付费用才能获得美国武器,这意味着持续数年的无偿援乌模式彻底终结。   要知道,此前美国已为乌克兰投入约 3500 亿美元,如今突然 “断奶”,对高度依赖外部援助的乌克兰来说,无疑是沉重打击。   更让乌克兰难以接受的是,美国随后抛出的 “28 点计划”,其中竟包含要求乌克兰撤出顿涅茨克州部分地区、限制乌军规模等内容,甚至默认克里米亚等地区为俄方实际控制区域,这样的条款简直是触碰了乌克兰的底线。   乌克兰的反应也算迅速,不仅在日内瓦会谈中联合欧洲国家提出替代方案,更在联合国公开亮明红线:绝不承认被占领土归属俄罗斯,也不接受任何限制自身自卫权的安排。   这一系列动作,像是对美国此前做法的直接回应。毕竟在冲突爆发后的几年里,乌克兰一直将美国视为最可靠的盟友,靠着美国提供的 “海马斯” 火箭炮、“爱国者” 防空系统等关键装备,才勉强在战场上维持防御态势。   可如今美国不仅断了无偿援助,还试图在领土问题上替乌克兰做决定,换谁都难以接受。   欧洲国家对此也颇有微词,德国总理明确表示,结束危机必须得到乌克兰及其欧洲伙伴同意,不能由大国擅自决定,欧盟、英国等也联合发声,对限制乌军规模的内容表达担忧。   回看这场冲突的历程,从 2022 年 2 月爆发至今,已经走过了多个关键节点。俄军曾拿下马里乌波尔,乌军也有过哈尔科夫反攻的胜利,双方你来我往陷入相持。   期间,国际社会一直呼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中国在 2023 年 2 月就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提出 12 项具体主张,涵盖尊重主权、停火止战、启动和谈等多个方面,得到了联合国及不少国家的认可。   中国始终坚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既不偏袒任何一方,也不拱火浇油,这种负责任的大国态度,与某些国家出于自身利益随时调整政策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美国此次政策转向,背后是多重因素的考量。国内层面,持续攀升的财政赤字让无偿援乌政策备受争议,民众对资金 “外流” 的质疑声越来越高;客观上,美国政府停摆已导致价值超 50 亿美元的对乌武器交付中断,让其不得不重新审视援乌模式的可持续性。   但无论原因如何,这种将盟友利益当作博弈筹码的做法,显然有损其国际信誉。而中国始终主张,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得到尊重,安全不能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这种基于国际法和公平正义的立场,才是解决危机的根本之道。   如今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俄罗斯对美国的 “28 点计划” 表示可以作为和平解决方案的基础,而乌克兰则坚定守护自身红线,欧洲国家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北约内部的分歧也进一步凸显,虽然美国试图将北约打造成武器中转平台,但北约前秘书长早已明确表态,不会为乌克兰与俄罗斯发生直接冲突,欧洲军工产能有限,也难以长期替代美国的供给规模。   在这样的乱局中,中国的立场显得尤为重要,始终坚持对话谈判是唯一出路,反对单边制裁和极限施压,还承诺为战后重建提供协助,这种不谋私利、专注劝和促谈的努力,正是大国担当的体现。   这场冲突走到现在,已经没有真正的赢家,持续的战事让双方都付出了沉重代价,平民流离失所,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   乌克兰在联合国的表态,既是对美国的回应,也是对和平的渴望,但要实现真正的和平,还需要各方摒弃冷战思维,回到谈判桌前。   中国一直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这种始终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态度,值得国际社会借鉴。   那么问题来了,你认为乌克兰此次亮明红线的做法能推动和平进程吗?美国的政策转向还会给俄乌冲突带来哪些新变化?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0 阅读:0
小张的社会

小张的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