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黑龙江一农民种树时挖到一条铜龙,以为挖到宝了就把它带回家中,谁知到了晚上,怪事发生了。 1965年,黑龙江有个农民在种树挖坑的时候,意外挖出了一条铜做的龙。他乐坏了,心想这是挖到宝贝了,赶紧抱回家藏起来。可没想到,到了晚上,怪事就找上门了。 这位农民叫裴山,住在阿城南城村。那天他正挖菜窖呢,铁锹“咣当”一下碰到了个硬东西。扒开土一看,嘿,是个铜龙!他擦掉上面的锈,发现这龙雕得真精细,鳞片爪子都清清楚楚,眼睛大得像铜铃。裴山高兴坏了,觉得这肯定是件宝贝,就小心翼翼地抱回家,锁进了柜子里。 过了几年,裴山把这铜龙拿出来,放在了窗台上。春天的一个晚上,风呼呼地吹,怪事又来了。风穿过铜龙肚子和尾巴上的小孔,发出了一阵阵低沉的声音,有时候像龙在吼,有时候又像吹哨子,声音忽远忽近的。家里的狗吓得汪汪直叫,人也从睡梦中惊醒了。这事儿一传开,村里人都说“铜龙显灵”了。裴山一开始也吓得不行,但仔细一看,发现那些小孔排列得挺有规律,风一吹就像乐器一样能发出不同的声音。他不再盲目相信那些迷信说法,而是直接去了县里的文化科。专家仔细看了看,说这是一件金代的铜坐龙,高度还不到二十厘米,重量也就两公斤。这龙身子是蜷着的,造型上融合了中原、契丹、女真三个地方的艺术风格。它身上的孔洞排列,还遵循着五音律的规律,可能是用来祭祀的礼器,也可能是军队里的信物。而且,龙的背上还刻着女真文字,这可是国家一级的宝贝呢! 到了1965年,这尊铜坐龙就被收藏进了金上京历史博物馆。当时发现它的人裴山,还得到了18元的奖励和一张表彰证书。后来,考古队在那个地方又挖出了陶片和砖瓦,确认那里就是金代的都城遗址。这尊铜龙,不仅让金代的文物有了新的发现,还让我们仿佛听到了八百年前的风声,感受到了那时候人们的智慧。 它从田野间走到了展厅里,从让人害怕的“怪声”变成了文明的回响。最终,它被科学地解读,被历史永远地记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