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6万德军被十倍之数的苏联红军包围,苏军派人去劝降,没曾想,施特默尔曼

陈砚之 2025-11-24 20:15:36

1944年,6万德军被十倍之数的苏联红军包围,苏军派人去劝降,没曾想,施特默尔曼将军却一口回绝:“军人只有战死沙场,没有所谓的被俘!”随后,年近60岁的他,端起枪就冲了上去,看着这一幕后,德军士气大增,到最后居然有4万人成功突围,只是施特默尔曼却永远留在了那里! 威廉·施特默尔曼出生于1888年10月23日,在德国巴登-符腾堡地区的拉施塔特长大,从小接受军事教育。1908年,他加入符腾堡陆军,成为巴登第14脚炮兵团的一名旗手。在军营里,他学习炮兵战术和操作技能,参与日常训练,逐步掌握指挥要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作为炮兵军官在西部战线服役,指挥火炮支援作战,积累实战经验。战后,他留在魏玛共和国军队,继续升迁,到1930年代加入纳粹德国陆军,参与军队扩张计划。他的军事生涯以炮兵为主,多次在欧洲战场上执行任务。 1940年法国战役中,施特默尔曼指挥炮兵部队推进,支持德军快速进攻。他的部队在塞纳河一带布置阵地,提供火力覆盖,帮助突破法军防线。1941年入侵苏联时,他领导一个炮兵团,参与基辅包围战,在乌克兰地区指挥火炮打击苏军阵地。部队在平原上移动,适应东线严酷环境。1942年,他在斯大林格勒外围作战,指挥部队应对冬季作战挑战。1943年,他晋升为炮兵上将,负责第11军,在乌克兰指挥作战,部队多次转移阵地,应对苏军反攻。 施特默尔曼的升迁源于战场表现和对纳粹政权的效忠。他在东线经历了多次战役,从普通军官成长为高级指挥官。到1944年初,他已接近60岁,接管被包围的德军集团,在科尔松-切尔卡瑟地区面对苏军压力。他的生涯反映了德军炮兵在二战中的作用,但也卷入侵略战争。作为纳粹军队一员,他执行扩张命令,导致大量破坏。 1944年初,乌克兰科尔松-切尔卡瑟地区成为战场焦点。德军两个军约6万人,包括第11军和第42军,被苏军包围。苏军由科涅夫指挥第2乌克兰方面军,瓦图京指挥第1乌克兰方面军,总兵力超过德军10倍。苏军坦克和大炮密集部署,形成完整包围圈。德军内部补给中断,士兵面临饥饿和寒冷。希特勒从总部下令坚守,曼施坦因派装甲部队从外尝试救援,但融雪导致地面泥泞,坦克难以推进,救援部队损失严重,只接近包围圈外十几公里。 曼施坦因发电报告知救援失败后,包围圈内形势恶化。苏军派出使者劝降,施特默尔曼接待后拒绝,强调军人职责。劝降失败,苏军加强攻击。施特默尔曼组织突围计划,将部队分为两个梯队,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师担任先锋,其他步兵师跟随。他挑选“维京”师一个营作为后卫,自己担任断后指挥。希特勒派飞机准备撤离高级军官,但他拒绝,选择留在部队中。 2月16日晚,突围行动开始。暴风雪天气提供掩护,能见度极低。先锋部队突破苏军防线,主力跟随推进。施特默尔曼率断后部队阻击追兵,他的参与提升部队士气。部队冲破苏军多道阵地,抵达格尼诺伊-季基奇河。河水深2米,工兵搭建简易桥,士兵通过人链方式渡河。整个过程持续数小时,德军付出重大代价,但部分部队成功脱围。 突围中,德军利用风雪掩护,避开苏军重火力。施特默尔曼指挥断后,确保主力安全撤离。他的决定反映了德军在绝境下的组织性。约4万人成功与曼施坦因部队会合,这些士兵多为步兵和装甲残部。他们携带有限装备,丢弃重武器。包围圈内损失超过2万人,包括阵亡和被俘。苏军在战斗中也付出代价,但成功压缩德军空间。 施特默尔曼在高地上指挥断后部队,阻击苏军推进。部队弹药耗尽后,继续抵抗,直至他阵亡于1944年2月18日。他的遗体在战场上被发现,手持K98步枪。苏军清理战场时,科涅夫下令以军礼安葬,并将步枪与他合葬,还立十字架作为标记。这一举动显示了对敌方军人的尊重,尽管双方处于敌对状态。 战役结束后,苏军控制科尔松-切尔卡瑟地区,德军残部重组,继续东线作战。切尔卡瑟包围战成为二战中一次典型包围战,德军虽部分突围,但整体损失削弱了南方集团军群实力。曼施坦因的救援努力虽未完全成功,但缓解了部分压力。苏军通过此战推进战线,消耗德军有生力量。历史记录显示,这次战斗涉及多国部队,包括德军中的辅助人员。

0 阅读:76

猜你喜欢

陈砚之

陈砚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