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美国教授给高市早苗上历史课:中国从未入侵日本,而日本多次入侵中国 演讲台上的灯光打在高市早苗脸上时,她捏紧的文件夹边缘泛白——没人料到,砸向她的不是提问,是两千年未褪色的历史铁证。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萨克斯站在麦克风前,四十余年政策咨询生涯让他习惯了直面争议,可这次,他选择用最锋利的方式撕开日本右翼的遮羞布。 “两千多年来,中国从未入侵日本;而日本多次入侵中国。”话音落地的三秒里,会场空调的嗡鸣格外清晰。 历史真的可以“多元化解读”吗?当萨克斯念出丰臣秀吉1592年那封“三月内征服朝鲜,直捣北京”的奏折时,台下日本记者的笔顿了半秒。 20万日军渡过朝鲜海峡那年,明朝万历皇帝的诏书正从北京送往辽东;七年战争让汉城的宫殿成灰,也让明朝国库空耗——可丰臣秀吉的扩张蓝图,成了日本右翼藏在教科书夹缝里的“光荣遗产”。 台南陈老先生摩挲着祖父传下的镐头,铁锈里嵌着1895年煤矿的黑土——那是《马关条约》签订后,日军强征劳工留下的血证。甲午战争的硝烟散尽时,2亿两白银被拖出中国,相当于清政府三年的财政收入。 旅顺港的海水至今带着咸腥味,1894年冬天,四天三夜的屠刀让两万平民仅剩36人;这些数字被高市早苗从笔记本上划掉时,可曾想过1937年南京城里,30万冤魂的眼睛还在盯着靖国神社的牌位? 刺刀划破棉衣的瞬间,张奶奶看见母亲倒在雪地里,血渗进冻土。1937年的南京,她被刺三刀后装死,醒来时尸体堆成了小山;92岁的她总说:“伤疤会结痂,可历史刻在骨头里。” 731部队实验室的玻璃罐里,曾泡着义乌农民的器官。1942年细菌战过后,那个浙中小城1.3万人死于鼠疫,而高市早苗在国会答辩时,竟说“慰安妇是自愿的商业行为”——这是哪一种“多元化”? 她对着靖国神社甲级战犯牌位鞠躬时,想的或许不是忏悔,是如何让“先发制人”的扩军计划在国会通过。把台湾纳入“安保范围”的发言刚落,萨克斯的声音就从大洋彼岸传来:“连历史都不敢承认的国家,强军只会是灾难的序曲。” 柏林洪堡大学的施文特克在《明镜》周刊撰文:“德国用忏悔换来了欧洲的拥抱,日本却抱着战犯牌位在亚洲的十字路口徘徊。”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说得更直接:“高市早苗在开历史倒车,而车后绑着整个亚洲的安全。” 萨克斯研究过100多个国家的发展轨迹,他比谁都清楚:和平的地基从来不是武器,是承认错误的勇气。“日本如果继续歪曲历史,只会失去国际社会的信任。”这话不是警告,是常识。 两千年来,中国的郑和舰队带去的是丝绸,日本的遣唐使学走了技术;可从丰臣秀吉到东条英机,他们带回的却是刀枪。高市早苗们总想改写剧本,却忘了历史是面镜子,你对它做鬼脸,它就还你狰狞。 当张奶奶掀起衣袖露出刀疤时,阳光正好照在萨克斯的演讲稿上,那句“尊重历史才是和平的起点”墨迹未干。或许高市早苗该明白:有些课,不是不上就可以假装不存在。
这个美国教授给高市早苗上历史课:中国从未入侵日本,而日本多次入侵中国 演讲台上
阳云喝咖啡
2025-11-24 23:46:4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