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祖冲之围观现代超级计算机:我的圆周率,竟能被算到小数点后万亿位? 好家伙!

步步小公子体育说 2025-11-25 17:42:32

如果祖冲之围观现代超级计算机:我的圆周率,竟能被算到小数点后万亿位? 好家伙!这台叫超级计算机的铁疙瘩简直邪门到离谱!盯着屏幕上那串数字看得我头皮发麻。不就是我当年熬白了头才算到的圆周率吗? 3.1415926这刻进我骨子里的数字刚冒头,后面就跟开了倍速似的,十万位、百万位、亿位唰唰往上飙,眨眼间就冲到了万亿位,数字还在疯狂滚动根本停不下来! 我手里的算筹都没拿稳,“哗啦”掉了一地。想当年我抱着算筹蹲在油灯下,割圆割到12288边形,算错一步就全功尽弃,耗了整整五年才摸到第七位的边儿,这铁家伙眨个眼就把我的毕生心血甩了十万八千里,这哪是机器,简直是数学界的“开挂神器”! 那时候哪有什么辅助工具,全靠一把把竹制算筹(细竹条削得匀匀实实,磨得光滑趁手),平日里装在木匣里,一演算就全倒出来,密密麻麻铺在案几上,连走路的地方都快没了。 我沿用的是刘徽先生的割圆术,这法子说透了就是化圆为方:把圆内接正多边形越割越细,边数越多,多边形的面积就越接近圆的面积,算出来的圆周率自然越精准。 可这“割”的过程,简直是磨人的苦差事!从正12边形起步,割到24边形、再到48边形……每翻一倍边数,就得重新测算边长、面积,光是乘法和开方运算就得上百次,一步都错不得。 我那书房里,案几上、地上,甚至窗台上,全是按区域摆放的算筹,分别对应不同的边数、边长,生怕弄混。 有一回,连日演算下来实在疲惫,伏在案上打了个盹,胳膊肘不小心扫到案边的算筹堆,几十根算筹散落在地,对应正1536边形的一组数据全乱了,那可是我花了整整二十天推算出来的,当时急得我满头大汗,蹲在地上一根一根捡,对着散落的算筹重新核对,硬是熬了两个通宵才补回来。 南北朝的冬天格外冷,屋里只点着一盆炭火,可是根本抵不住刺骨寒风。竹制算筹摸起来冰得硌手,我的手指冻得又红又肿,关节都僵了,捏着算筹都费劲,写算时墨水都冻得发稠,得先在炭火上烘一烘才能用。可就算这样,也不敢停,割到正12288边形时,光记录的算稿就堆了半尺高;再往上割到正24576边形,演算量翻了一倍,我常常对着满案的算筹坐到天明。 这一熬,就是整整五年,终于我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在那个年代,这是前无古人的精度!要知道,此前最精准的记录也只到小数点后四位,我这一突破,往后几百年都没人能超越。 看看现在这超级计算机,简直颠覆了老夫对算法的认知!就一个方方正正的铁盒子,连接着屏幕,输入指令后,数字就跟流水似的往外冒。 老夫特意让工作人员算圆周率,眨眼间就到了万亿位,后面的数字还在源源不断地跳,看得我眼花缭乱。更绝的是,它不光能算圆周率,还能算天文历法、工程设计、航天轨道,甚至能模拟气候变迁、破解密码。 当年我编制《大明历》,为了推算日月运行规律,耗了十几年反复演算,现在这铁疙瘩几天就能完成,还精准得多! 不过老夫也得说句实在话:这超级计算机再厉害,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当年我用算筹一点点打磨,摸索出割圆术的迭代方法,讲究的是步步严谨、毫厘不差;现在的计算机,靠的是先辈们积累的数学逻辑和算法,再加上强大的硬件支撑。 老夫一辈子跟数字打交道,深知精准二字的分量。超级计算机是工具,是助力,能帮我们跨越运算的鸿沟,探索更广阔的科学天地,但真正珍贵的,是那份刨根问底、永不言弃的科学精神。 当年我算圆周率,不为名不为利,就想弄明白这宇宙间的规律;现在的人用超级计算机,希望也该守住这份初心,用它去解决更有价值的问题,而不是贪图安逸、懈怠思考。 跨越时空的箴言:算力可破万亿难,初心能抵岁月长;工具是舟非彼岸,求真之心方为光!

0 阅读:22
步步小公子体育说

步步小公子体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