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开拓者115-103轻取雄鹿,彻底暴露出3大不争的事实 这第一个事实,就是杨瀚森目前的打法定位出现了严重的偏差,甚至可以说是完全迷失了方向。 身为一个身高达到2米18的七尺长人,这种天赋在篮球场上那就是老天爷赏饭吃。按理说,这个身板往内线一站,那就是天然的屏障和支点。 可实际上呢?比赛最后的垃圾时间里,比卢普斯大手一挥让他上场,结果他上来后的选择让人大跌眼镜。 他几乎完全放弃了篮下要位,也不去肉搏抢前场篮板,反而像个得分后卫一样,总是飘忽在三分线外游荡。 这要是像现在流行的空间型内线那样,有一手百步穿杨的绝活儿也就罢了,偏偏他现在的远投准星实在是不敢恭维。 这不仅浪费了他原本最具优势的身高臂展,也让球队的进攻战术在他这个点上完全停滞。 看着他在外线接球、犹豫、然后打铁,或者是根本不看框就传球,你真的会怀疑他是不是忘了自己是个中锋。 不在篮下利用体型优势制造杀伤,反而用自己的短板去挑战对手的长处,这在NBA这种级别的对抗里,根本行不通。 第二个事实就是同位置竞争对手带来的窒息感。看看同样是今年新秀的克林根,人家那个首轮6号秀的名头真不是充话费送的。 这场比赛克林根的表现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内线样板,要三分有三分,要篮板有篮板,防守端更是存在感十足。 克林根在场上非常清楚自己该干什么:挡拆扎实、顺下果断、护框凶狠,哪怕偶尔投个三分,那也是战术跑出来的空位机会,而且把握性极高。 这种“即插即用”的成熟度,和杨瀚森那种游离于体系之外的生涩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天赋和实力这种东西,虽然听起来很虚,但在同一个球场上这么一对比,差距立刻就具象化了。 克林根展现出来的是能在NBA立刻立足的硬实力,而杨瀚森目前展现出来的,更多还是未能兑现的潜力。 这种同队同位置的直接竞争,往往是最残酷的,克林根越出色,杨瀚森的机会就越渺茫。 第三个事实是目前的竞技状态,强行把杨瀚森留在NBA的一线队名单里,其实是一种双输。 说句实在话,现在每场比赛给他那一两分钟的垃圾时间,真的有什么意义吗? 对于球队来说,这点时间练不出什么战术价值;对于杨瀚森自己来说,这两分钟甚至都不够把身体彻底活动开。 你看他上场后的数据,本来就微薄的场均得分和篮板,因为这两分钟的无效跑动和打铁,反而被进一步拉低了。 这种碎片化的出场时间,非但不能帮他适应NBA的节奏,反而在一点点蚕食他的自信心。 与其这样在板凳末端蹉跎岁月,甚至变成“吉祥物”一般的存在,还不如痛定思痛,直接下放到发展联盟去打主力。 在那里,他可以每场打个三十多分钟,拥有无限开火权,去低位硬凿,去和那群渴望打上NBA的糙汉们肉搏。 只有在那种强度的比赛里通过大量的实战回合去试错、去打磨技术,才有可能真正完成蜕变。 NBA从来不相信眼泪,也不会因为你是哪里来的新秀就给你特殊照顾。这场115-103的胜利,掩盖不了开拓者内线轮换的拥挤,更掩盖不了杨瀚森目前还没做好准备的现实。 从打法定位的迷茫,到同位置竞争的劣势,再到无效出场时间的尴尬,这三个事实像三座大山一样压在这个年轻人身上。 现在的杨瀚森,正站在职业生涯的一个十字路口,是继续在板凳上等待那渺茫的机会,还是放下身段去低级别联赛练级重生?这不仅考验着球队的耐心,更考验着他自己的决断力。 各位球迷朋友,如果让你来做开拓者的主教练,面对现在的杨瀚森,你会选择继续给他机会适应,还是果断把他下放去练级?欢迎到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