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平衡木”变成“钢丝”,新加坡的下一步该怎么走? 新加坡的悲剧还在后面?”一句断言,把岛国的战略困境推上热搜。 回顾这两周:外长会晤里把钓鱼岛称作“尖阁群岛”,又劝中国“放下历史”,看似拉偏架,实则是小国经典的“左右递茶”——两边都不得罪,却两头受猜疑。 我把话放这儿:平衡木一旦升高成钢丝,摔下去的速度比想象更快。设想极端场景,若日本右翼大佬在国会搬出黄循财早年“和平解决”旧话,反问北京“你们不是也赞同?”新加坡的脸面瞬间成了对方的挡箭牌,到时一句“引用有误”都难救场。 个人观点:小国安全靠的不是选边,而是把“利用价值”做成护城河。可当大国竞争从经济转向认同,历史这根弦越绷越紧,留给新加坡的缝隙正被水泥灌死。继续玩模糊,舆论场会替它选边;立刻站队,又怕成为首轮炮灰。 下一步,是继续走钢丝,还是回头加固平衡木?抑或干脆搭一座新桥?读者们,如果你们是新加坡智库,会给出怎样的第三条路?欢迎留言,把答案写进评论区。
当“平衡木”变成“钢丝”,新加坡的下一步该怎么走? 新加坡的悲剧还在后面?”一句
婷婷亭亭玉立
2025-11-27 10:36:4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