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太监净身时割的是蛋还是鸡? 假如你想进宫当太监,第一步就是先交六两白银,这可是普通人家半年的开销。明清时期这道门槛,就挡住了无数人的进宫路。 如果你侥幸通过了第一步,那么就进行下一步,首先手术室的温度必须恒暖密闭,因此得名“蚕室”。 随后双眼被蒙,四肢大字形捆在床上,下腹与大腿根部紧紧勒着白布。最揪心的是,术前嘴里要塞进一颗熟鸡蛋,就怕疼起来咬断舌头。 那把特制的环刀寒光闪闪:指环大的钢圈,嵌着新月般的利刃,切割分寸拿捏精准。一刀下去,生死立判。 术后三天是鬼门关。不能起身,不能饮水,全凭一口气硬扛。熬过去,迎来新生;熬不过,乱葬岗就是归宿。 有意思的是,明清两朝的净身方法大不相同。明代只摘后面,不切前面,看似温和实则更危险。 天顺年间,太监阮让在贵州挑选了上千名进行试验,结果几个月内就死了三百多人。 后来,清代的“刀子匠”都持证上岗,流程规范许多:用热胡椒水消毒,绑扎睾丸减缓血流,拍打双腿实现局部麻痹。术后还有专人照料,定期换药,存活率明显提升。 关于太监的尖细嗓音,其实有科学依据。男性发育时,睾丸分泌的激素会让声带变粗,声音变沉。 太监被阉后,激素中断,声带停止发育,这才有了特殊声线。不过关键要看手术年龄,多数人进宫时已过变声期,嗓音并无太大变化。 从昂贵的手术费到精巧的环刀,从“蚕室”的由来到术后的生死考验,这套流传两千年的特殊技艺,确实让人不寒而栗。
要不是建文帝太狠,朱棣也不会反[吃瓜]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