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盯着谈判桌,高盛:就算俄乌“握手”,多跌也就5美元在油市里,这两天最受关注的,不是库存数据,也不是减产会议,而是俄乌可能“坐下来谈一谈”。理论上,一旦有和平协议,制裁松一松、俄油多流一点出来,油价应该先吓一跳。但现实情况是:布伦特还稳稳地趴在每桶60美元附近,顶多上下晃两下,完全不像要“变天”。原因很简单——真正干活的石油交易员和分析师并不买账。彭博采访了将近二十位业内人士,很多人压根不相信短期能谈成,就算勉强签了字,俄罗斯石油想“解封”,也没那么快。制裁是一个复杂的法律与政治组合拳,远远不是一纸协议就能一夜逆转,更何况,曾经大量买俄油的欧洲客户,现在心里顾虑重重,就算名义上可以买,也不一定马上敢下大单。自俄乌冲突以来,俄罗斯的原油和成品油出口结构已经被彻底改写。过去从波罗的海出发,几天就能送到欧洲炼厂的船,现在要绕半个地球运到印度、土耳其等新买家手里,航程从“几天”变成“几周”,成本和节奏都重排了一遍。加上乌克兰对俄方炼油厂实施打击,一些燃料出口更是被直接削减。这种结构性的变化,决定了就算以后制裁慢慢松手,全球贸易链条也不可能“一键恢复原状”。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油价对“和谈有望”“可能签协议”这类标题会短线抖一抖,但整体没出现单边暴跌的原因。市场明白:真正能改变供给格局的,不是风声,而是落在纸面、落到执行层面的政策细则,而且要给时间去重塑贸易流向和客户信心。高盛的判断更是给油市做了一个“冷静预案”。该行大宗商品研究团队的基准情景,是假设制裁总体维持现状,俄罗斯产量未来还会温和下行,油价在当前区间里震荡。而在他们看来,俄乌达成和平协议的概率并不高,即便出现了“意外惊喜”,美国等主要国家真要启动规模化撤销制裁,也需要评估舆论、盟友态度和国内政治,不可能说撤就撤。高盛测算,就算走到那一步,油价大概有5美元的下行空间,谈不上“腰斩式崩盘”,更像是在现有区间里往下挪一小格。对投资者和交易员而言,这篇逻辑很清晰:第一,现在油市真正的关键词不是“恐慌”,而是“观望”;第二,俄乌谈判消息会带来情绪波动,但远没有到颠覆市场结构的级别;第三,如果哪天真出现和平协议,短线油价可能顺势回调一段,但更多是交易节奏的变化,而非供给侧立刻翻篇。简单说,市场已经把这件事当成“可选变量”,而不是“黑天鹅事件”。站在这个角度看油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布伦特还能相对平稳地停在每桶60美元上方:地缘风险、制裁格局、贸易重构,这些沉甸甸的因素还牢牢压在基本盘上,而所谓“协议预期”,目前只是挂在上方的一层情绪微风,吹得动K线,但吹不走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