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上海警方通报一起奇葩案:一外地男子到上海后,由于没工作、没钱,又想体验高端生活,他灵机一动,买了一沓练功券,竟用这堆废纸让5名女子心甘情愿为其买单,累计消费超5万元。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当其中一名受害者拿着这沓“现金”准备支付房租时,才发现除了上下两张是真钞,中间全是印着“练功专用”的纸片,当场气得浑身发抖。这个精心编织的“富豪梦”,终究还是碎了。 这名男子姓陈,刚到上海时,囊中羞涩却对高端生活充满向往。他没有选择打工,而是在文具店花几十块钱买了一沓银行练功券。这些本是练习点钞的道具,在他手中却成了“财富密码”。 陈某通过社交软件结识了5名年轻女性,她们有的时尚靓丽,有的气质优雅。初次见面,他便故作神秘地从黑色塑料袋里掏出成沓的“钞票”,声称是刚收的货款,还煞有介事地说风水先生建议压在床底招财,委托对方帮忙保管。看着厚厚的“钞票”,几位女性渐渐放下了戒心。 在随后的日子里,陈某带着她们出入高级餐厅、奢侈品店和五星级酒店。每当需要消费时,他总能找到借口让同行女性先垫付,承诺回去后从“床底的货款”里取出归还。有一次在米其林餐厅,一名女子面露难色,陈某立刻掏出几张真钞,笑着说:“我怎么会缺钱,只是那些现金要周转生意。”对方见状,只好刷卡付了账。 就这样,陈某过着与其真实身份截然不同的奢华生活。他在高级餐厅里点着看不懂英文的菜品,在奢侈品店试穿昂贵的外套,在酒店前台看着别人为他支付房费。这一切,都建立在那袋练功券营造的假象之上。 直到骗局败露,警方迅速介入,陈某很快落网。面对审讯,他还在狡辩:“是她们自愿花钱的,我又没逼她们。”这句话,不仅暴露了他的无耻,也折射出某些人渴望走捷径的心态。 这些受害女性并非缺乏常识,为何会落入如此简单的圈套?或许,在这个注重外在符号的时代,人们太容易被光鲜的表象所迷惑。手持高端手机、穿着名牌服饰、出入高档场所,似乎就等同于成功和财富。陈某的骗术,恰恰利用了这种心理。 值得深思的是,陈某并非一开始就想行骗。他本可以靠双手打拼,却被浮躁的社会风气裹挟,渴望通过捷径过上“人上人”的生活。这种对成功的畸形追求,让他最终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而那些愿意为他买单的女性,又何尝不是在做着一个不劳而获的奢华梦呢? 练功券,本是银行职员识别假币的工具,如今却成了检验人性的试金石。它不仅测出了陈某的贪婪,也照出了某些人认知的盲区。 在这个真真假假的世界里,与其追逐虚幻的表象,不如保持一颗平常心,脚踏实地地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毕竟,真正的财富,从来都不是靠投机取巧得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