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回自己的国家去”。11月25日上海地铁里出现了这样一幕:几位印度男子在拥挤的

黑马谈 2025-11-27 15:40:12

“滚回自己的国家去”。11月25日上海地铁里出现了这样一幕:几位印度男子在拥挤的车厢内,直接掏出小盘子,用手抓着咖喱饭开吃,浓烈的气味充满整个车厢,周围乘客纷纷捂鼻远离,有人甚至躲去了隔壁车厢。地铁方回应,因当时无巡检人员,建议遇到此类情况及时反馈。     公共空间不是家里厨房,谁都想舒坦,但不守规矩的“自由”,往往让别人喘不过气。文明社会,最怕的就是“各玩各的”,不管别人死活。     这事要是搁在十年前,可能也就几个围观群众吐槽几句。可现在上海人早见惯了国际面孔,外国人来中国生活、工作已经很普遍。有些“国际友人”似乎总有点“入乡随便”,不分场合、随心所欲。     在那天的早高峰地铁里,赶早的学生、赶时间的白领,谁都没想到会撞上“咖喱风暴”。     有人刚想坐下,结果一低头,旁边就是一盘手抓饭,香料和汗味混作一团。那画面,谁见了都得忍住不翻白眼。     城市文明不是靠标语喊出来的,都是靠细节撑起来的。你可以有自己的习惯,但别让别人为你的“习惯”买单。     有时候,大家对“国际化”的理解全靠想象。其实再大的文化差异,在公共场合都得有个底线。地铁不是露天野餐地,更不是谁的私人空间。     不管你来自哪国,进了别人的地盘,就要学会尊重别人的规矩。遇到不文明行为,大家可以温和提醒,也用不着以偏概全。     中国越来越开放,大家都盼着“国际范”,但“国际范”不等于“无底线”。咱们既要有自信,也要有底气维护公共环境。     回到当天地铁。车厢里本来安静,突然飘来一股说不清是咖喱还是孜然的混合味道。最先受不了的是一位带小孩的妈妈,眼看孩子皱着眉头,赶紧把娃带到另一节车厢。     几个打工族本来困得直打盹,闻到味儿直接醒了,三步并作两步闪人。剩下的乘客,有的无奈捂鼻,有的低头刷手机假装没事。     印度小伙们吃得正香,完全不顾周围异样眼神,边吃边聊,时不时还发出爽朗的笑声。     而这时,有人小声抱怨“怎么不遵守规则”,也有人觉得“人家可能真不懂”。     地铁站工作人员后来回应:禁止吃东西是明文规定,但当天正好没巡检,没能第一时间处理。     你能包容别人的口味,但不能被迫闻别人的“自由”。城市越来越大,规则却不能变小。一句“可能不懂”不能成为挡箭牌,外国朋友也得跟上节奏。     甚至还有网友支招:“地铁应该多贴点中英文提示,遇到这种‘国际事件’直接广播提醒。”     “国际友人”不是豁免卡,更不是特权证。咱们欢迎外来文化,但不接受不讲规矩。有些人觉得“别人家孩子都好”,其实“别人家孩子”也得学会长大。     说真心话,我并不觉得谁天生素质高,谁天生素质低。世界各地都有守规矩和不守规矩的人。问题是,当习惯遇到规则,谁来让步?     很多人说“包容”,但包容不是纵容。你可以喜欢咖喱饭,但你得在合适的地方享受。地铁这么密闭的环境,谁都不想被别人的饮食习惯“绑架”。     再说了大家努力把城市建设得井井有条,就是想让日子更有秩序、更有美感。外国人多了,是机会也是挑战。咱们要学会和不同文化打交道,但更要坚持公共底线。     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才是城市真正的“国际范”。如果总是“你做你的、我忍我的”,久而久之,社会的基本信任也会慢慢消耗干净。     所以遇到不文明行为,敢于说“不”,也是给彼此机会。只有大家都学会守规矩,这座城市才会越来越好。     咱们中国人自信又包容,但不代表可以被“随便”。     你遇到过类似的“尴尬时刻”吗?你觉得面对公共场合的不文明行为,咱们是该宽容提醒,还是直接制止?     【麻烦您点击“关注”,多多点赞、评论、收藏,成为我的铁粉,致力于每天把知识和快乐带给您[玫瑰]】

0 阅读:221

评论列表

秦人

秦人

5
2025-11-28 07:23

印度人喜欢被棍子管

柚茜

柚茜

3
2025-11-28 14:22

手机现场翻译外放,饿死鬼立即停止交罚款!网红们上,破天的流量来领!

猜你喜欢

黑马谈

黑马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