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朝鲜还封闭的国家?首都只能开白车,建筑只能是白色 在世界的版图上,有一个国家

山寒客半青论世界 2025-11-27 17:01:17

比朝鲜还封闭的国家?首都只能开白车,建筑只能是白色 在世界的版图上,有一个国家比朝鲜还要神秘,甚至更令人咋舌——它就是土库曼斯坦。如果你以为朝鲜已经够封闭,那么土库曼斯坦会让你重新定义“与世隔绝”。 这个中亚国家不仅首都阿什哈巴德的汽车只能开白色或银色,建筑必须用白色大理石,更离谱的是,看一场芭蕾舞、办一本护照出国旅游,都得小心翼翼、步步为营。 阿什哈巴德,这座被称作“白色大理石之都”的城市,是土库曼斯坦的门面。 走进市区,你会被眼前的景象震撼:街道宽阔整洁,两旁的建筑几乎通体由白色大理石包裹,阳光下闪闪发光,仿佛一座用白玉雕琢的梦幻之城。 然而,这种极致的白色并非偶然。 第一任总统尼亚佐夫就曾下令,进入首都的车辆必须是白色。现任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更是迷信白色能带来好运,不仅禁止黑色汽车进口,甚至从2018年开始全面禁止黑色车上路,否则将面临重罚。有车主无奈地表示,要把黑色车漆改成白色,费用相当于普通人一年不吃不喝的工资。 这种对白色的执念,让整个首都的街道上几乎看不到其他颜色的汽车,只有白色和浅灰色的车辆在白色建筑间穿梭,宛如一场精心编排的白色舞台剧。 但白色,只是土库曼斯坦封闭与管控的表象。这个国家的艺术生活同样被“净化”到了极致。 2001年,时任总统尼亚佐夫颁布命令,禁止公演歌剧和芭蕾舞,理由是这些艺术形式“不符合土库曼文化”,并直接停止了国家杂技表演艺术团的拨款。这意味着,想看一场《天鹅湖》或者听一场歌剧,在土库曼斯坦都成了奢望。 直到2008年,新任总统才在国际压力下取消了这一禁令,但艺术创作依然受到严格限制。更夸张的是,法律甚至规定女性必须留长辫子、戴绣花尖顶的传统小帽,不得佩戴头巾面纱。这些看似“保护文化”的举措,实则让普通人的精神世界被压缩到了极点。 出国旅游,在许多国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在土库曼斯坦却是一道高高的门槛。普通公民想办理护照出国,必须经过层层审批,尤其是年轻人,还必须提供国防部出具的退役或延迟服兵役的证明。即便是拿到护照,出国也并非易事。 2023年,土库曼斯坦护照被国际机构评为中亚“最弱”护照,仅能免签16个国家,而且这些国家都没有与土库曼斯坦的直飞航班。 更讽刺的是,即便是唯一曾经直飞的土耳其,也在2022年恢复了对土库曼斯坦公民的签证要求,等于连“方便之门”也关上了。想出国?先准备面对复杂的签证、昂贵的机票和漫长的等待吧。 这个国家的封闭不仅体现在对外出行的限制上,更体现在对信息的严密控制。土库曼斯坦的互联网几乎与世界隔绝,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国际主流社交平台均被屏蔽,所有媒体都由政府掌控,新闻必须严格遵循官方口径。 外国记者和研究人员极难获得签证,即便进入,也常常被要求在官方人员陪同下活动,不得随意拍照。 这种全方位的信息封锁,让土库曼斯坦在国际上成了一个“隐形国家”,外界对它的了解往往只能通过零星的官方报道和极少数的旅行者见闻。 然而,土库曼斯坦的封闭并非全无“福利”。 政府利用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向公民提供免费的水、电、天然气和食盐,交通、通讯、教育和医疗费用也极为低廉。这种高福利政策,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民众的生活压力,也成了政府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但与此同时,国家对经济的严格控制和对私营部门的限制,也让很多人缺乏发展机会,甚至选择冒险移民。 在国际舞台上,土库曼斯坦以“永久中立国”自居,拒绝加入任何军事联盟,也极少参与国际争端。这种中立政策让它得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开大国博弈,但也进一步加剧了它的孤立。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曾多次呼吁土库曼斯坦改善人权状况,扩大对外开放,但收效甚微。 土库曼斯坦的封闭,是一种全方位的、系统性的封闭。 从首都的白色汽车和白色建筑,到对艺术、出国、信息的严格管控,再到对经济和社会的高度控制,这个国家仿佛把自己包裹在一个白色的茧里,试图隔绝外界的一切影响。然而,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绝对的封闭注定难以持久。 或许有一天,阿什哈巴德的白色街道上会出现彩色的汽车,剧院里会响起悠扬的芭蕾舞曲,普通公民也能自由地走出国门,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在那之前,土库曼斯坦仍将是那个比朝鲜更神秘、更令人唏嘘的“白色国度”。

0 阅读:0
山寒客半青论世界

山寒客半青论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