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和传统的平衡点需要挪一挪。香港是一座现代化极高的城市,但在建造方面还在使用着传统的竹脚架。我觉得就这点,他们肯定也是知道的,不能单纯因为成本问题而忽略了安全第一。所以,在今年年初的时候,香港政府已经宣布所有政府工程都一律使用金属脚手架代替竹棚架。这次更像是被钻了个漏洞,或者说看到了不得不完善的一个点,那就是未来竹脚架必然要一点一点替代掉。但要及时作出调整确实也不是容易的事。在香港,私人楼宇的工程量占据市场大头,比如这次香港火灾事发地点的楼栋必然是私人承办,使用竹脚架对于他们而言是合规的,且政策覆盖不到这里,就等于把最大的风险点留了下来。换句话说,政府工程只是个小头,真正的难点就在于怎么让私营市场也愿意转。这里面其实还有一个矛盾,那就是竹棚架目前确实比金属架灵活,特别是在香港这种高楼密集、空间有限的地方,搭起来快,转角处理也方便。加上熟练的扎作师傅一天能搭出几十平米,工期就是金钱,对于香港的工价来说,这钱省下来就是利润。所以光靠呼吁和自觉肯定不行,下一步要么是提高竹棚架的合规成本,要么是降低金属架的使用门槛。比如强制要求私人工程超过一定高度或面积必须限时整改,或者像之前推广安全带那样,给金属架租赁补贴、简化审批流程。至于那些扎作师傅,他们的手艺不能就这么丢了。有些人干了三四十年,突然说转行就转行不现实。更好的做法是把部分技能转化,比如金属架的搭建规范、安全验收等…香港要的不光是拆掉竹棚,而是把这门手艺用更安全的方式留下来。说到底,这次事件也让所有人看到,传统和现代的平衡点,该挪一挪了。香港业内人士回应竹棚架使用质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