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慈禧太后说:“让你当两江总督,知道为什么吗?”左宗棠答:“去清理李鸿

李看明月 2025-11-28 07:49:58

1882年,慈禧太后说:“让你当两江总督,知道为什么吗?”左宗棠答:“去清理李鸿章的势力,”“明白就好。”左宗棠并未照办,而是枪口对外。带200亲兵视察上海防务,过外国租界时命令:刀出鞘、枪上膛,谁敢阻拦,格杀勿论。 1882年的紫禁城,暖阁里的炭火烧得正旺,却驱不散空气中的微妙张力。左宗棠穿着一身簇新的官袍,腰杆挺得笔直,听着慈禧太后慢悠悠地问话,花白的胡须微微动了动。 “季高啊,”慈禧用银签拨了拨茶盖,蒸汽模糊了她脸上的细纹,“让你去当两江总督,知道为什么吗?” 左宗棠垂着眼,声音却亮得像淬了火:“老佛爷是想让臣,清理李鸿章在江南的势力。” 这话一出,旁边侍立的太监都屏住了呼吸。谁不知道左李二人斗了大半辈子,一个主塞防,一个重海防,朝堂上碰面都能把空气冻住。如今让左宗棠去两江——那可是李鸿章经营了十来年的地盘,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要借刀杀人。 慈禧放下茶杯,嘴角勾起一抹淡笑:“明白就好。江南是赋税重地,可不能成了某个人的后花园。” 左宗棠领了旨,出了宫门就翻身上马,没回府收拾行李,先奔了军营。亲兵营的哨官见他来了,赶紧迎上来:“大人,这就启程?” “备两百亲兵,带足家伙,”左宗棠拍了拍腰间的佩刀,刀鞘上的鲨鱼皮被摩挲得发亮,“咱们先去上海,看看那些洋人的租界,到底有多神气。” 手下人都懵了——按常理,新官上任该先去南京接印,怎么直奔上海?有人小声提醒:“大人,李鸿章的人在上海布了不少眼线,咱们是不是先……” “我不是来斗内的。”左宗棠打断他,翻身上马时动作还利索得很,“朝廷养着我们,是用来对付外人的。” 十几天后,上海外滩的码头上,两百名湘军亲兵列队站着,黑布缠腿,腰挎大刀,肩上的洋枪擦得锃亮。左宗棠穿着便服,却比穿官袍还威风,指着前面挂着各国旗帜的租界入口,声音像打雷:“过租界时,刀出鞘,枪上膛!有人敢拦,格杀勿论!” 这一下,连租界里的巡捕都慌了。以前清朝官员过租界,不是绕着走,就是规规矩矩递照会,哪见过这阵仗?英国领事带着巡捕拦在路口,手里挥舞着公文:“左大人!按国际惯例,带兵过租界需提前通报!” 左宗棠没理他,朝亲兵挥了挥手。“哗啦”一声,两百把刀同时出鞘,枪栓拉得脆响,黑洞洞的枪口齐刷刷对准了巡捕。亲兵们都是跟着他打过硬仗的,眼神里的狠劲,吓得几个巡捕腿肚子直转筋。 “国际惯例?”左宗棠冷笑一声,骑马往前挪了两步,“这是中国的地界!我带自己的兵,走自己的路,要什么通报?”他指着领事鼻子,“当年你们烧圆明园的时候,问过朝廷的规矩吗?今天谁敢挡路,别怪我老左的刀不认人!” 领事被他眼里的杀气吓得后退半步,再看看那些面无表情的亲兵,知道碰上了硬茬。这老头可是抬着棺材收复新疆的主,真动起手来,谁也拦不住。他咬了咬牙,挥手让巡捕让开:“放行!” 队伍踩着租界的石子路往前走,皮鞋踏地的声音整齐划一。街边的洋人都探出头看,有个法国商人想拍照,被亲兵用枪托怼了回去,吓得赶紧收起相机。左宗棠骑马走在中间,腰杆挺得笔直,看着那些挂在屋顶的外国旗子,心里憋着的气顺了不少。 到了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的心腹、局总办冯焌光早就等着了,脸上堆着笑:“大人一路辛苦,卑职备了酒席……” “不必了。”左宗棠径直走进车间,摸着刚造好的枪炮,眉头皱成个疙瘩,“这枪的准星歪了半分,炮筒的壁厚也不够,打起仗来要人命的!”他把冯焌光叫到跟前,声音沉得像石头,“我不管你是谁的人,造武器就得对得起良心!三个月后我再来查,要是还这德性,你就卷铺盖滚蛋!” 冯焌光脸都白了,连声应着。旁边的幕僚悄悄说:“大人,这冯焌光是李鸿章的表亲,这么驳他面子……” “他是朝廷的官,不是李鸿章的家奴。”左宗棠瞪了他一眼,“我来两江,是要让江南的兵船能出海,枪炮能杀敌,不是来搞窝里斗的。” 后来有人把这事捅到慈禧那里,说左宗棠“不遵懿旨,结好李鸿章”。慈禧却只是笑着叹了口气:“这老东西,还是这脾气。也罢,只要他能守住江南,斗不斗的,随他去吧。” 那年秋天,上海的租界里,洋人看见清朝官员的队伍,再不敢随便拦着了。而江南制造总局造的枪炮,也真的比以前好了不少。左宗棠站在吴淞口的炮台上,看着兵船出海操练,花白的胡须在风里飘着,心里清楚——这天下的事,从来不是斗出来的,是实打实守出来的。

0 阅读:91

猜你喜欢

李看明月

李看明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