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男生大一开学后发现室友5人4个抽烟,每晚打游戏到凌晨2点,严重影响睡眠和生活,向辅导员申请换寝。辅导员说太远不好管理,没有答应,男生又多次提出请求,并扬言要跳楼,仍然没得到解决,于是男生跳河自杀。事后男生家属将学校告上法庭索赔。 2024年9月18日,18岁的赖某背着行李走进赣州某技术学院,脸上还带着对大学的憧憬。这份憧憬,在他住进宿舍的第三天就彻底碎了。 宿舍不大,挤着5个人,其中4个都抽烟。白天还好,一到晚上,窗户关得严严实实,烟味混着泡面味、汗味,呛得赖某直咳嗽。他对烟味特别敏感,一闻到就头晕恶心,可室友们似乎毫不在意,烟灰缸满了就往桌角堆,有的烟头还冒着火星。 室友们扎堆打游戏,键盘敲击声、嘶吼呐喊声此起彼伏,往往要到凌晨两点才停歇。赖某躺在床上,捂着耳朵翻来覆去,眼皮沉重得抬不起来,脑子却被噪音搅得嗡嗡响。连续两晚,他几乎没合眼,白天上课盯着黑板,字都看得模糊。 9月20日,赖某实在扛不住了,颤抖着给辅导员罗老师发微信求助:“老师,我想换宿舍,5个室友4个抽烟,天天打游戏到凌晨,我真的适应不了。” 半小时后,他收到回复:“太远了不好管理,你再适应适应。” “我真的适应不了啊!”赖某急得眼眶发红,又补发消息,“烟味呛得我睡不着,每天就睡两三个小时,再这样下去我要窒息了。” 这次辅导员打来了微信语音,语气里透着不耐烦:“我会跟你室友说让他们注意点,你也别太矫情,集体生活都这样。” 赖某试着跟室友沟通,可对方要么挥挥手让他“忍忍”,要么怼他“事儿多”。有一次,室友甚至把烟灰弹到了他的床上,还满不在乎地说“拍掉就行了”。他又找了辅导员两次,得到的始终是“再等等”“会处理”的敷衍答复。 绝望一点点吞噬着这个刚成年的男孩。9月22日,他在微信里给辅导员发了句带着哭腔的求救:“老师,再这样下去,我真要跳了,真的窒息。” 可这句话,依旧没引起校方的重视,没有调宿,也没有任何人来做心理疏导。 9月23日,辅导员发现联系不上赖某,宿舍里也没有他的身影,才慌了神报了警。第二天,搜救人员在赣州市经开区的一条河里,找到了赖某的尸体。法医勘查后,确认尸表无外伤,口中含有泥沙,排除他杀,是溺水身亡。 痛失爱子的父母赶到学校,看着空荡荡的宿舍,哭得几乎晕厥。他们认为,学校对儿子的求助视而不见,没有尽到管理责任,直接导致了悲剧发生,于是将学校告上了法庭。 法庭上,学校辩解说,赖某已经18岁,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还声称早就承诺过给赖某换宿舍,也做过情绪安抚,已经尽到了义务。 可微信聊天记录不会说谎。那些“太远不好管理”的拒绝,那些“别太矫情”的敷衍,还有对“要跳了”这句极端言论的漠视,都暴露了校方的失职。法院审理后认定,赖某自身要承担主要责任,但学校对宿舍吸烟问题监管缺位,处理换寝诉求不当,忽视学生极端情绪,存在明显过错。 最终,法院判决学校承担30%的次要责任,赔偿赖某家属各项费用共计302946.1元。一笔三十万的赔偿,却再也换不回那个鲜活的生命。 这个结果一出,网上立刻炸开了锅。有人说:“学校太敷衍了,一句‘不好管理’就把学生的求救挡回去,这30%的责任太轻了。” 也有人惋惜:“18岁正是敢闯敢拼的年纪,怎么就走了这条路,遇到问题不该这么极端啊。” 18岁的孩子,刚从父母的庇护下走出,面对陌生环境里的困境,很容易陷入无助。他们需要的不是“你要适应”的说教,而是“我来帮你”的行动。 现在,案件的一审已经结束,双方是否上诉还没有消息。但这个18岁男孩的离去,留给我们的思考远没有停止。你觉得30%的责任划分合理吗?如果是你遇到这样的宿舍矛盾,你会怎么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