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泽连斯基发表声明,宣布乌克兰正式开启由美国主导的和平协议的核心实施阶段。 过去一周,原本外界传得沸沸扬扬的“28点计划”在日内瓦被美乌代表团连夜拆解、重组,最后只剩19条。 那些最刺耳、最让基辅夜不能寐的条款:军队上限60万、永久放弃北约、实质承认克里米亚和顿巴斯现状,全都被悄悄拿掉,或者被模糊处理成“留待后续谈判”。 这不是一份胜利者的停战书,而是一份被现实按在地上摩擦后,勉强保住体面的退出方案。 很多人把这称为“投降”,但我更愿意把它叫做“活下去的代价”,三年零九个月的消耗战,把乌克兰从欧洲粮仓打成了欧洲最大的雷区,前线士兵平均年龄已经逼近43岁,后方城市轮流停电,征兵官甚至要到酒吧里抓人。 美国新政府上台不到一个月,就把援助清单从“无上限”改成了“有条件”,条件就一句话:要钱可以,先坐下谈,这不是道德绑架,这是赤裸裸的实力说话。 泽连斯基这一次没有像以前那样喊“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他只说了一句“我们要为活着的人负责”。 过去三年,他把民族情绪推到最高点,把“收复每一寸土地”变成了政治正确的图腾,现在却要亲手把这面旗降下来。 降旗从来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心理问题,怎么向那些把孩子送上前线的母亲解释?怎么向那些在马里乌波尔、巴赫穆特埋葬了战友的士兵解释?这比战场上挨一发炮弹还难受。 俄军已经在库皮扬斯克方向重新集结,哈尔科夫的冬天比去年更冷,基辅的电网已经撑不到明年春天。 继续打下去,乌克兰有可能守住第聂伯河左岸,但代价是再失去200万青壮年人口,再把国家基础设施炸回上世纪八十年代。 特朗普团队算得很清楚:美国纳税人不愿意再为一场没有尽头的欧洲战争买单,欧洲自己又没能力接盘,与其让乌克兰慢慢出血而死,不如趁现在还有谈判筹码,强行按下终止键。 乌克兰保住了国家主体没有被彻底肢解,俄罗斯锁定了过去三年的战场成果,美国省下了每年几百亿美元的军援账单,欧洲避免了更难堪的战略破产,表面皆大欢喜,代价却由乌克兰人自己吞下。 有人说泽连斯基从民族英雄变成了历史罪人,我觉得这太简单粗暴了,英雄和罪人的区别,往往不在于做了什么,而在于还有没有选择。 他现在已经没有选择,唯一的选项是:在国家彻底崩溃前签字,还是在崩溃后签字。 签早了叫背叛,签晚了叫陪葬,他选了前者,至少还有机会在废墟上重建一个不完美的乌克兰,而不是连废墟都不剩下。 你怎么看? 信息来源:鲁中晨报《乌克兰已原则同意美国提出的和平协议,泽连斯基最新发声:特别感谢特朗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