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给中国送上两份大礼,帮了中国大忙,日本右翼感到害怕了?这第一份大礼就是 “西伯利亚力量 - 2” 天然气管道,这玩意儿简直是咱们的 “能源定心丸”。 咱们国家经济跑得飞快,天然气需求像火箭一样窜,之前进口总觉得被别人捏着脖子,不是价格高得离谱,就是海路运输老出岔子,动不动就卡在那儿。现在,这条管道从俄罗斯亚马尔半岛的巨型气田起步,横穿蒙古戈壁,直奔中国东北边境,全长2600多公里,年供气量能冲到500亿立方米,够上亿家庭烧水做饭,还能喂饱一大堆工厂的锅炉。 更妙的是这管道的稳定性,和海运比起来简直是 “旱涝保收”。 之前从澳大利亚进口 LNG,得漂 40 多天才能到中国,遇上印度洋的台风季,卸货都得往后拖; 而管道输送每天稳稳当当,就算冬天用气高峰,打开阀门就能送气,2024 年 12 月全国用气最紧张的时候,北方地区天然气缺口一度达 30 亿立方米,要是当时管道已经通气,光它的供应量就能补上近六分之一的缺口。 价格更是划算,中俄签的是长期协议价,锚定国际原油价格但有浮动上限,就算国际气价再疯涨,咱们拿气的成本也不会超过每立方米 3 块,比 2022 年的现货价低了三分之二还多,一年下来至少能省 150 亿美元进口费,这笔钱拿来建充电桩、搞新能源研发不香吗? 第二份大礼更狠,是俄罗斯开放北极 LNG 项目的优先合作权,这等于把 “未来能源仓库” 的钥匙递到了咱们手里。 俄罗斯北极地区的天然气储量占全球四分之一,之前一直对外国企业设限,现在不仅让中国石化、中石油入股亚马尔 LNG 扩产项目,还答应未来 20 年给中国优先供应 3000 万吨 LNG。 而2024 年咱们全年 LNG 进口才 8000 万吨,这一下就锁定了近四成的稳定来源。 更关键的是北极航线,之前咱们的 LNG 船从欧洲回来得走苏伊士运河,现在走北极东北航道,航程从 3 万公里缩短到 1.8 万公里,光运费每船就能省 200 万美元,还能避开印度洋的地缘风险。 这两份大礼一落地,咱们的能源腰杆一下就硬了,可日本右翼却坐不住了,毕竟他们的能源命脉比咱们还脆弱。 日本 93% 的天然气靠进口,其中 80% 走马六甲海峡,和咱们之前的困境一模一样。 而“西伯利亚力量 - 2” 管道不仅抢了日本在东北亚的能源合作先机,还让中俄在能源定价上有了更多话语权,之前日本从卡塔尔进口 LNG,每立方米比咱们未来的管道气贵 1.2 美元,一年要多花 60 亿美元。 更让他们慌的是北极航线,日本每年从欧洲进口的 LNG 有 2000 万吨,要是中俄垄断了北极航道,他们要么多花钱走旧航线,要么就得看中俄脸色,这对一直想当 “东北亚老大” 的日本来说,简直是抽走了底气。 日本右翼之前还想联合美国在能源上孤立中国,2024 年上半年拉着美国、韩国搞 “能源安全同盟”,号称要 “保障 LNG 供应通道”,结果中俄这两份大礼一出来,同盟瞬间成了笑话。 日本《产经新闻》都急了,说 “中俄能源合作让日本在东北亚的战略空间被挤压”,右翼政客石原伸晃更是在电视节目里喊 “要警惕中俄能源垄断”,可喊归喊,他们既没俄罗斯的气,又没北极的航道权,只能干着急。 其实日本怕的不只是能源,更是中俄战略协作的深化。“西伯利亚力量 - 2” 管道不仅是输气管,更是中俄经济绑定的 “脐带”,加上北极 LNG 合作,两国每年的能源贸易额能突破 800 亿美元,比 2024 年翻一番。 这种深度绑定让中国在应对国际制裁、价格波动时更有底气,也让日本想借能源卡中国脖子的念头彻底泡汤。 之前日本还想在 G7 里提议 “限制对中国能源出口”,现在中俄自己玩得风生水起,他们的提议连欧洲盟友都不搭理,毕竟欧洲也得从俄罗斯买气,谁也不想得罪中俄这两个能源大户。 俄罗斯这两份大礼不是白送的,是互利共赢的 “硬通货”。咱们解决了能源焦虑,俄罗斯有了稳定的出口市场,顺便还敲了敲日本的警钟。 日本右翼要是还看不清形势,总想着跟美国抱团搞对抗,迟早得在能源上吃大亏。毕竟现在的东北亚能源格局,早就不是他们能说了算的,中俄手握气田和管道,等于攥住了地区发展的 “能源钥匙”,日本再慌也没用,这就是实力说话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