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不懂事的小孩,真是让人头疼,我朋友家的女儿今年上大二,一个月给她2000块钱

小杰水滴 2025-11-28 14:46:57

遇到不懂事的小孩,真是让人头疼,我朋友家的女儿今年上大二,一个月给她2000块钱生活费,说不够用要加到3000!我朋友就问她,别人1500都够用,你2000怎么就不够用了?你算给我看看,我看你是大胃王不吃不饱还是啥原因? 她女儿在电话那头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最后急了,对着我朋友吼:“反正就是不够用!同学都穿名牌、背大牌包,我总不能比别人差吧?2000块钱连件像样的衣服都买不起,太丢人了!” 周三晚上七点,我朋友在厨房擦碗,手机贴在耳朵上,泡沫顺着碗沿滴到地砖上,像串没断线的珠子。 她刚发了这个月的生活费,两千块,和上个月一样。 电话那头是女儿,大二,声音带着哭腔,说钱不够,要加到三千。 朋友手一顿,碗滑了下,赶紧扶住,碗沿磕在水池边,闷响。 “别人一千五都够,你两千怎么不够?”她对着听筒说,声音压着点颤,“你列个单子,我看看哪笔超了——吃饭多少?话费多少?日用品总得有个数吧?” 女儿那边静了几秒,能听见鼠标点击声,大概在宿舍,对着电脑。 “列不出来……”声音小了,像蚊子哼,“反正就是不够。” “怎么列不出来?”朋友把碗放进消毒柜,按下启动键,嗡嗡声里,女儿的声音突然尖了,“妈!你能不能别像审犯人一样?你根本不懂!” “我不懂什么?”朋友捏紧手机,指节发白,厨房的灯照在她脸上,一半亮一半暗。 “同学都穿AJ、背MK,我穿淘宝货,她们看我的眼神都怪怪的!”女儿吼出来,带着哭腔,气都喘不匀,“两千块连件羽绒服都买不起,冬天怎么过?太丢人了!我不想当宿舍里最穷的那个!” 后来她跟我说,那一刻突然想起女儿高中,攒了三个月零花钱,买了支一百多的钢笔,说“要好好写字”,那时眼睛亮得像星星。 现在这星星,好像掉进了名牌堆里,找不着了。 或许女儿不是虚荣,只是怕在宿舍融不进去?大学宿舍像个小社会,谁都不想当“异类”——这是另一种解释,但朋友还是觉得,“不想比别人差”和“不能比别人差”,是两回事。 女儿看见同学的名牌,就觉得自己也得有,这是事实。 她大概以为,穿得和大家一样,才能被接纳,才能不被议论,这是推断。 所以她宁愿跟家里要三千,也不想在同学面前“丢人”,这影响像根线,牵着她往消费的路上跑,跑着跑着,就忘了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朋友呢?她自己结婚时买的戒指还是银的,这些年省吃俭用,供女儿读书,她怕的不是多给一千,是女儿把“别人有”当成了“自己需要”,这习惯养起来,以后工作了,会不会为了买包刷信用卡?会不会为了面子借网贷?她不敢想。 电话最后是女儿挂的,嘟声响了三下,朋友才放下手机,消毒柜还在嗡嗡转,像没说完的话。 这是短期结果,母女俩都憋着气。 长期影响呢?后来一个星期,女儿没再打电话,朋友也没主动打,微信对话框停留在“注意保暖”,她没发出去,好像有什么东西隔在了中间,看不见,摸得着。 或许现在该做的,不是立刻拒绝或答应,而是找个时间,跟女儿视频,一起打开购物软件,问问她“这件羽绒服,是冬天真的冷到必须买,还是因为室友有一件?”——分清“需要”和“想要”的边界,比争论钱够不够更重要。 朋友挂了电话,走到阳台,看着楼下的路灯,光黄黄的,照着路过的学生,背着双肩包,说说笑笑。 她想起女儿小时候,攥着五毛钱硬币,在文具店柜台前转三圈,最后买了块带香味的橡皮,回来跟她炫耀“妈妈你闻,是草莓味的”,那时的快乐多简单啊,怎么现在,要靠三千块的生活费来撑了呢?

0 阅读:1
小杰水滴

小杰水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