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这场大火实在太惨了,今天在深圳参加一个活动,几个朋友在车上一直都在讨论这件事,其中有对消防安全和紧急救援非常专业的朋友邓棋元先生,我觉得他的分析是很靠谱的,我稍加转述一下:邓兄说,香港大埔失火的这7座住宅楼,在失火之后,实际上已经变成了7座大烟囱,什么意思呢?就是香港的这种又高又细的塔形住宅楼,四周是住宅,中间却是上下中空的,通透的,据说是为了采光,但是当大火灾发生后,因为建筑物非常高,就会形成了一种从下往上的强急对流,中间完全中空的部分就会形成一种烟囱效应,若如此,不用外面的风力进来,建筑物中间冷热空气的对流就会非常强烈,所以我们看到火灾照片里每座塔楼中间的火苗都非常之高,说句不好听的就像7个大烟囱一样。 我想,无论这次火灾发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无论大火被点燃之后又增加了多少助燃材料,比如那些密密麻麻的竹制脚手架,当一旦塔楼中间的强急对流形成了,烟借火势,火借烟威,一根巨大的烟火柱会冲天而起,是很难被控制住的。 邓兄认为,对这种烟囱效应也不是没有办法,比如现在北京市的消防部门正在使用的无人机矩阵,就可以向火心精准投放大水弹,或者是干粉灭火弹,直接把火源压灭——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香港现在应该还没有这种技术。 这种烟囱效应应该就是造成大埔的这7座建筑物既在外面燃烧,又在中间部分燃烧,火舌很快就撞破了大厦的最高点,直冲天际,香港消防部门的灭火车的水龙只能打到大厦中段,对最高点的火舌显然无能为力。 这让我想到了香港电影《天水围的夜与雾》,当年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就想到过,如此中空的密密麻麻的廉租建筑物,一旦发生大火灾,很有可能无法收拾,这部电影是由任达华和张静初主演的,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那种建筑物里每个家庭的面积占有很少,居住了很多很多的老百姓;以前张之亮导演也拍过一部《笼民》,是几十年前表现香港平民阶层艰难而拥挤不堪的生活的。 其实如此的火灾,如果你有一些基本安全常识就知道,它肯定不是一种原因作用下爆发的,即使有了火源,如果其他原因被控制住,大火灾也会被制止,所以,它一定是多种原因耦合之下,越来越大的火势大到无法控制,然后由如密集的竹纸架的脚手架,加上某些并不防火的建筑材料,再加上刚才我说的这种烟囱效应,接续着递增着,一步步放大了火势,最后在很短暂时间里就膨胀到了无法压灾的地步。 当然这里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个最初的火源,它有可能是偶然的发生,甚至有可能是自然发生,也还有可能是故意人为或带着刑事责任的发生,我相信这是能够查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