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炊事员,却立了一等战功;还是唯一没有受到半点伤的战斗英雄

江南漫谈 2024-01-30 22:59:22
1979年,炊事员陶洪礼给前线送饭,偶遇一个越军临时哨所。眼看无处躲闪,他对战友说:“咱俩端掉他!”

陶洪礼入伍前当过民兵排长兼炊事班长,因此,不仅会打仗,还会做饭。1976年冬参军后,成了14军42师125团一名炊事员。

1979年对越还击战打响了。1月28号下午3点,他所在的部队接到任务要奔赴河口县半坡进行临战准备。

125团奉命在总攻之前行动,安排2连和加强连、炮兵连还有侦察连都派出了一个排。他们的任务是在2月15号攻下敌人的阵地。

第二天,他们就要向越军阵地进行穿插;其余部队当天晚上11点离开半坡,开始急行军,要求第二天凌晨5点,赶到河口边境农场,占领了进攻阵地。

2月17号一大早,猛烈的炮击持续了整整一小时。炮击结束后,125团穿过盘溪河,直奔越军阵地,切断越军7号公路上的援兵。

陶洪礼的炊事班,虽然没上最前线,但他们的位置也很危险。他们负责给部队做饭,常常因生火而吸引来炮弹。

在山上找柴火时,还得小心地雷;即使是送饭,也可能遭到越军的埋伏。

陶洪礼虽然是炊事员,但他的任务很重要。他负责给前线的战友们送饭。这工作听起来简单,其实很危险。

当时,炊事员在送饭路上经常遭遇越军,为了炊事员的安全,部队就给炊事员配备了自卫武器,让他们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一天晚上,他和一位战友为前线部队送饭,碰巧遇到路边越军新设的一个临时哨所,帐篷外两名越军背着枪在帐篷外闲聊。

陶洪礼和战友正挑着担,想躲闪,已经来不及。他对战友说:“咱俩端掉他!”

两人放下扁担,趁着夜色,大摇大摆向那两名越军哨兵走过去。对面的越军也没看清,以为是自己人,还向他俩借火点烟。

他俩趁机靠近那两名越军哨兵,分别用刀放倒了对方。

这时帐篷里的越军跑了出来,发现了这一幕,立即向他俩开了火。

陶洪礼一个点射,击毙了那名冲在最前面的越军。

随后,一翻身隐蔽到一块巨石后,与其他越军激烈交火。

我军在附近的部队,听到枪声,随即赶来增援,一举端掉了越军哨所。

几天后,陶洪礼经过7号公路时,发现了一辆越军的小汽车。他立刻跳到河里隐蔽起来,等到对方开近时,果断向司机开了枪。

那司机听到枪响,连忙跳下车,想往草丛里逃窜。陶洪礼哪里肯放过,三步并着两步就冲了上去,一把卡住了敌人的脖子。

后来经过一番审讯,才发现,他抓住的居然是个越军大队长。

又有一次,陶洪礼往前线送饭时,突然遇到了六名越军的包围。他们想活捉他。

但陶洪礼反应神速,立刻拿起枪,果断地击毙了三名越军。剩下的三个越军也被他打伤,倒在地上爬不起来。

因为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部队授予他一等功,并授予他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1981年,陶洪礼退伍后,回到了平凡的生活。先后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努力,他曾以开三轮车为生。后来,还学会了吹唢呐,有时候吹吹唢呐赚点钱。

但是他从来没有向其他人表露过这些战功。以至于他的事迹几乎没人知道。

他的名字只有在当年被授予英雄模范人物的名单上有记载,他也是唯一没有受到半点伤的战斗英雄。

一直到2008年,一些参战的老战友找到了他,他的事迹才逐渐为人所知;并被有关部门安排到玄天洞,当年杨虎城将军被关的旧址做了一名管理员。

这样一位曾经战功赫赫的战斗英雄,却甘愿退伍后做一名普普通通的百姓。

他没有追求那些名和利,但他的事迹应该被世人所知,我们也应该记住他的名字。

#向英雄致敬#

0 阅读:96

江南漫谈

简介:分享文史故事,漫谈古今人物 阅读写作 品古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