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拯救”厌学的青春期孩子?我做了这2件事,方法简单却有效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2024-05-11 21:16:47

01

回忆孩子五岁之前是自己亲自在家带着他,那时候虽然经济不富裕,但是日子还是过得挺幸福。

孩子六岁开始上幼儿园,每天都会哭,很害怕去幼儿园,但也顺利升了小学。

出现问题的苗头是在小学三年级。

因为我和孩子爸爸要忙生意,没有时间去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没有经过孩子的同意,直接给孩子找了补习班老师帮忙辅导作业。

那时候孩子很听话,虽然内心不愿意,但也不会反驳。

直到有一天班主任跟我说,你家孩子怎么了,为什么每天放学收拾书包都在掉眼泪?

我才意识到,孩子非常不愿意放学后去辅导班,于是把他接回自己店里。

可是从那时候开始孩子就开始逃学,从学校围墙爬出来,当时我们还没有意识到问题。

有一天孩子放学回家闷闷不乐,我们生意特别忙,孩子抱着我的腿说,“妈妈人活着有什么意义?”

当时我很震惊,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问出这样的话。

爸爸过来一脚粗暴地踹倒了孩子,我特别心疼,但是生意忙,出于无奈就简单的安慰了孩子。

还好跟老师沟通后,老师多了关注,自己也开始加入了班委会。

孩子当上了班长,这个小插曲就这样过去了。

到了五六年级班级经常换语文老师,最后换的语文老师,孩子特别不喜欢,经常会回家跟我抱怨。

有一天回家跟我说,语文老师说“真不知道你们班主任是怎么想的要选你当班长,你有什么资格,要不是看在你妈妈的份上真的懒得管你”。

那时候感觉我们不能对老师怎么样,只能安慰自己孩子。

现在学习后发现都是一些错误的安慰,真是苦了孩子。

还好小学顺利毕业到了初中,因为是封闭式管理,孩子一下子不适应,身体也经常生病,要求走读,跟老师磨了很久才同意。

因为学校生活条件的确一般,我儿子走读后有好几个家长也要求走读。

可能我们的举动影响了老师的工作,老师带着情绪工作对待我儿子。

三个星期后,儿子出现了躯体化症状,无法正常上学。

这期间我带他跑了好多家医院,开始吃药,办理了休学。

休学那年我陪着他一边进行一对一的补课,一边学画画,慢慢的孩子就开朗了。

休学一年后我们重新回学校,刚刚开始孩子还是有点紧张,还出现了躯体症状。

但因为学校老师比较关注,学习成绩也不错,慢慢症状就消失了,一切顺顺利利,还拿了奖学金。

到了初二下学期,回家开始对学校有抱怨,总说作业太多写不完,睡不醒。

但是爸爸会认为是孩子自己没做好,总是说为什么别人来得及,为什么你来不及?老师不是一样布置作业吗?

孩子和爸爸的关系一直很僵。

初二,班主任没有经过孩子同意检查孩子手机,发现了孩子的同学早恋、抄作业的情况。

第二天同学直接打电话骂他不值得信任。

孩子情绪很低落,我回家发现他一个人在偷偷的哭,问他为什么,他说感觉自己出卖了朋友。

虽然那时候我感觉孩子很难过,但是也没有其它办法,没有及时去很好的疏通孩子的负面情绪。

到了初三开学孩子又出现了躯体上的症状。

因为马上要中考,学习任务紧张,感觉没时间再让他可以去慢慢适应,总是想尽各种办法让他回学校。

就这样拉锯式的一个学期,孩子也没有正常的回学校,身体也一直好不了一直吃药。

也导致了孩子喜欢把自己一个人关房间里,不愿意跟我们说话沟通,只是点头摇头。

好好的一个初中生,学也不上了,在家里睡觉,这不废了吗?!

02

伤心之余,我意识到自己应该学着重新养育孩子。

在妈心理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养育孩子的许多关键节点上,都没有及时帮助孩子疏通负面情绪,给足孩子安全感。

孩子每一个“问题行为”背后,都藏着没表达出口的需求,等待有人看见。

学业压力、社交问题、师生相处、家庭关系……

一切考验成倍增大,于孩子而言没有一件是小事。

他在成长过程中,内在积压的愤怒、恐惧、委屈等许多负面情绪,可以被压抑,但是并不会消失。

当累积到一定程度,再也压抑不住的时候,孩子就会出现厌学、躯体化症状。

孩子渴望背后有随时托着的父母,给足安全感,带领他走出失控。

但孩子碍于自尊心难以启齿,偏偏我对这青春期阶段的特点缺乏了解,更不懂和青春期孩子相处的技巧,甚至自己的青春期也是一路跌跌撞撞走过来。

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和孩子重新建立情感链接,让他顺利度过叛逆期呢?

实际上,只要充分尊重孩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就能促使孩子自我反思,进而改变。

03

1、无条件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给足安全感。

首先是允许孩子有情绪,不评价孩子的情绪。

情绪是客观存在的,不让孩子有情绪是不可能的。

就像孩子渴了一样,不让孩子说渴,或者说孩子渴是不对的,都不是恰当的方法。

第二是不求助、不帮助、不打扰—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节奏处理情绪,不干扰孩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子经常因为上学的事情感到焦虑。

他既摆脱了不了逃避的心理,又为脱离正常轨道而感到恐惧。

我没有趁机提出:那你回去上学吧!

而是给他理解:“儿子,妈妈能感觉到你的压力和纠结,一想到上学就闹心,但是在家呆着又焦虑,是不是?”

这种支持和共情的态度,让儿子感到被看见、被理解、被接纳,情绪负担大大减轻。

第三是在孩子释放情绪的过程中,学会觉察自己的感受和情绪。

如果自己感到很焦虑,就多听听课,写一写课后作业、情绪日记。

在妈心理,心理咨询师每天都会进行答疑解惑,给出不同角度的解读和建议,帮助我看到盲点,少走弯路。

在互助群里,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每天分享自己孩子厌学休学后自己的做法、感受;分享自己孩子成长进步故事,一起相互学习与孩子沟通实战技能,报团取暖。

在群里的长期浸泡,让我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少了很多焦虑,多了不少收获。

2、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给他最大的支持,为孩子托底。

孩子在家的这段时间,心理能量很弱,饮食不规律,昼夜颠倒。

我会跟孩子提议出去散步,但不带有逼迫和唠叨的意味。

如果他不去,我的语气也会很轻松的说:“那妈妈自己出去了,你想吃啥?回来给你捎回来!”

我也不再盯着他的作息时间,给他空间自己去调整。

只在他某天早睡或早起时,及时表达赞赏:“你在调整作息呀?熬夜习惯了的人,想早睡可真不容易。别急,慢慢来。”

学着慢一点,给孩子空间和自由,让他自己去驱动。

通过这样的互动,不仅能对孩子的努力给予鼓励,也传达了对他的支持和信任。

感受到了妈妈无条件的爱,儿子慢慢又重新找回自信,有动力去调整自己的状态了。

这段时间孩子又拾起了课本,自己跟着网课开始学习。

他也会经常和自己的同学交流学校的情况,想借同学的课堂笔记。

看着他一点点的变化,我很是欣喜。

但我知道,目前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我还有很多路需要陪着他走。

只有保持学习的心态,愿意成长和改变,我们才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逆反等各种困境,顺利度过青春期。

1 阅读:300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