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飞的可能和出租车一个价”的预测,综合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核心信息与争议点如下:
一、价格预测依据
厂商直接报价
多家企业声称未来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每公里票价3-4元,与当前出租车单价(例如北京3元/公里、上海2.5元/公里)接近。深圳通用航空更提出低至2元/公里的预期。
成本压缩逻辑
规模化运营:eVTOL无需跑道,起降点可设在楼顶或商场,省去机场建设成本;
电力驱动:充电成本远低于航空燃油,且维护更简单;
自动化驾驶:减少飞行员人力成本,远期或实现全无人驾驶。
⏳二、现实进展与挑战
当前高价阶段
试运营航线:2025年4月广州至深圳“空中的士”单程高达8000元(20分钟航程);
跨城服务:深圳-珠海单座票价300元(2024年数据),远超出租车全程费用。
降价时间表
行业普遍预测:
2026年:eVTOL规模化商用,价格降至出租车2-3倍(如广深线200-300元/单程);
2030年前后:通过技术迭代和基础设施普及,实现“出租同价。
核心瓶颈
基础设施缺失:需新建大量垂直起降场、充电站及空管系统;
安全认证:适航标准、紧急避险机制尚未完善;
公众接受度:65分贝噪音虽接近电动车,但城市低空密集飞行仍有扰民风险。
三、技术参数与体验优势
已亮相的eVTOL机型具备以下特性:
-效率:时速320公里(比出租车快5倍),续航200公里;
-运力:5座设计,可载6个登机箱,适合家庭出游;
-便捷性:操作界面类似游戏手柄,无需专业飞行培训。
⚠四、争议与质疑
价格真实性
用户指出厂商宣传存在混淆概念:
单价vs总价:3-4元/公里仅适用于长距离(如50公里行程需150-200元),短途性价比低;
忽略附加费:可能收取起降费、拥堵费(如高峰时段空域限制)。
安全隐忧
普通用户调侃:“要么不出事故,出事故全家吃席,反映对电池安全、系统冗余机制的担忧。
结论:短期难实现,长期可期
2026-2028年:eVTOL将率先在商务航线、旅游包机场景商用,价格约为出租车2-3倍;
2030年后:若基础设施和政策配套成熟,“出租同价”在长距离通勤(如城际飞行)中或成现实,但市区短途仍难替代网约车。
>✈理性看待:厂商宣传需结合技术落地进度,乘客更应关注当前试运营的性价比(如深中通道公交仅25元/4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