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特普会”只剩两天,克里姆林宫没讲空话,直接把两张硬牌拍上桌:一张核字当头,一

国际瞭望站 2025-08-15 00:14:30

离“特普会”只剩两天,克里姆林宫没讲空话,直接把两张硬牌拍上桌:一张核字当头,一张刀口向前。 先说核。德媒曝出,俄罗斯已在巴伦支海新地岛试验场划了个大禁飞圈——西岸外海约500公里空域封闭,准备重新试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名字很诗意,属性很冷酷:2018年亮相,普京在2023年宣称试射成功,此后就像潜艇一样潜到水下。这次挑在谈判前再浮出水面,不是科普,是示意:这玩意儿按设计是核反应堆驱动、理论射程不设上限,路线怎么绕、什么时候来,取决于莫斯科的心情。翻译成人话——别打俄罗斯核威慑的主意,谈可以,别想拿安全换条件。 再说刀。顿涅茨克方向,俄军把“窗口期”当成“突破口”。多家外媒在12—13日的报道口径趋同:俄军在红军城(克拉斯诺阿尔米斯克)北线,向多布罗皮利亚实施“双线推进”,最深处推进约15公里,逼近城外;乌方渠道甚至放大到18公里。多布罗皮利亚是乌军向前线的后勤枢纽,这一下,补给线被压缩,科斯蒂安特尼夫卡一线承压,前沿小点位难以驻守。若乌军回援不及,“双子城”斯拉维扬斯克与克拉马托尔斯克的后方通道会被逐段掐断——这两城若被切离第聂伯方向,顿涅茨克的防线就不是塌,是整段被撕开。德媒《图片报》话糙理不糙:几个小时内不止是“吃亏”,可能是“灭顶”。城里老百姓先懂了形势,开始往外撤。 两手并用,指向同一个目的:换筹码。导弹是给美欧看的,推进是给谈判桌看的。前者告诉你“我够得到你们的后院”,后者告诉你“我改写得了战场的地图”。这两条线一冷一热,把“主动权”四个字明晃晃推到阿拉斯加那张桌子上:要谈?可以。但别幻想让我在战场上停、在安全上退。 别忽略节奏。海燕“失声”两年再现,选在此刻,不是研发节点恰好赶上,而是信息战的一环——你以为它“无限航程”的技术细节更重要?普京更在意的是把“无限不确定性”送进对手的大脑。至于顿涅茨克的快推,是老问题的快解:乌军长期“前重后轻”、要点守住却点线难连,后勤靠几条骨干线吊着命;俄军这次不玩大兵团正面硬顶,反而用“切割—合围—断补”当主旋律,拿时间换地盘,拿地盘换议价。 乌克兰的处境,从这些细枝末节里就能看清:被排除在首轮会面之外,能做的只有靠战场动作提升存在感;而眼下防线被点穿、补给被压迫,谈判前的“自我加分题”变成了“抢救题”。你看泽连斯基这两天频密放话、欧方连推制裁工具箱,都是同一个反应:担心被美俄“两头谈”边缘化,只能加大音量,提醒世界“我还在场”。 说回普京的手法。这不是孤注一掷,是“敲山震虎”。核试传递态度,地面推进制造事实——态度和事实一搭一唱,逼迫对手承认现实,再来谈原则。你要问这两手能不能“定输赢”?还早。它们能做的是改变“谁更着急”的心理曲线——让对面的政客在阿拉斯加先想明白:你拿什么,来换我现在手里的战果与威慑。 这盘棋到这儿,已经不太像谁的一锤定音,而像是一场持久的消耗比拼。桌上摆着三样东西:时间、士气、现金流。俄军把战场曲线往前推了一格,白宫把风险评估表上的红色区域又涂了几块。等到两位元首对坐,话术会很漂亮,落点仍然是冷的:谁先让步,谁先付钱,谁先背锅。 别被烟雾弹糊住眼。真正的变量不在发布会里,在战线长度、动员质量和财政缺口里。普京这两记重锤,目的不是“吓退对手”,而是把主动权硬拽到谈判开场的那一分钟。剩下的,全看阿拉斯加那张桌子上,谁先眨眼。 参考资料:《 俄乌释放谈判积极信号 美方当头泼冷水:加紧供武-央广网·新闻 》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国际瞭望站

国际瞭望站

追踪全球热点事件,带你了解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