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越双方心知肚明一件事:越南南北分裂可能近在眼前,只不过我国还想帮越共一把手

盖说社会 2025-08-17 19:26:12

现在中越双方心知肚明一件事:越南南北分裂可能近在眼前,只不过我国还想帮越共一把手,不然如果越南出尔反尔的北部湾划界,中方的反应不可能这么小。只是分裂真的好吗?   咱们先从云南河口口岸的早市说起,凌晨五点多,越南商贩推着装满青芒果、小卷粉的三轮车过海关,跟中国摊主用夹杂着京语的云南话砍价。   旁边卖香火的铺子,既摆着广西柳州样式的神龛,也挂着越南河内特有的木雕神像,连烧的纸钱都印着中越双语的“往生咒”。   这街头巷尾的烟火气,其实藏着中越两千多年扯不断的根,哪是“分裂”俩字就能随便割开的?   要论这渊源,得往深了说。当年秦始皇派赵佗平定岭南,越南中北部就划进了中国版图,到了汉朝,朝廷在那儿设了交趾、九真、日南三个郡,官员全是中原派过去的,连收税用的文书都得写汉字。   唐朝更不用说,安南都护府管着那片,现在越南国家图书馆里藏的《大越史记全书》,前半本全是用汉字写的,连“开国君主”丁部领的传记,都写着“受中华之教化,行孔孟之礼仪”。   直到19世纪,越南的读书人还得考四书五经,阮氏王朝的皇帝登基,诏书里都得掺着一半文言汉字,你说这文化的根扎得多深?   再往近了说,上世纪五十年代越南抗法那会儿,咱可不是只派了陈赓大将去指挥。   当时中国刚打完抗美援朝,自己家底还薄,照样给越南运了11.6万支步枪、420门火炮,连军服、粮食都从广西、云南的仓库里调过去。   1954年奠边府大捷,越南军队用的战术,不少是陈赓大将根据广西山区地形改的“山地伏击战”,连通讯密码都是用中文谐音编的,就怕法军破译。   这种过命的交情,不是说断就能断的。   可现在为啥有人说“越南南北要分”?你真去越南转一圈就懂了,那差别不是表面上的,是从根儿里长出来的。   北边的河内,老城区还留着明朝样式的城墙,街头卖“河内米粉”的老店,汤底得用牛骨熬三天,跟广西崇左的“老友粉”做法差不了多少。   公园里下棋的老头,用京语唠的都是“胡志明跟毛主席见面”的老故事,手里攥的折扇上还印着“中越友好”的旧标语。   可到了南边的胡志明市,画风一下就变了。街头全是法式骑楼,咖啡馆里年轻人用流利的英语聊跨境电商,卖的“法棍三明治”里夹的是越南鱼露,却配着美式薯条。   连当地电视台播新闻,都得插一段英文字幕,说是“方便跟国际接轨”。   更关键的是经济上的差距,这才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胡志明市所在的东南部地区,占了越南全国GDP的42%,光三星、英特尔的工厂就雇了几十万工人,港口里天天停着来自欧美、日韩的货轮。   可北边的河内外省,还靠种水稻、养桑蚕过日子,去年有个越南农民跟我吐槽,“南边工人一个月挣的钱,够我们种半年田”。   这种差距慢慢就变成了政策分歧,南边想跟美国、欧盟走得更近,觉得能赚更多外贸钱。   北边却更愿意跟中国合作,毕竟云南、广西的企业帮他们建了不少水电站、公路,连跨境电商的物流都是中国公司在跑。   咱们中国为啥想帮越共一把手稳住局面?不是没原因的。先不说北部湾划界那事儿,就说实际利益。   中国是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快2400亿美元了,越南出口的手机、鞋子,有一半的零件是从中国进口的,北方的工厂要是停了,咱广东、广西的供应商也得受影响。   更重要的是北部湾,那片海域不光有油气资源,还是中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云南的矿产、贵州的煤炭,好多都是从北部湾港装船出口的。   要是越南真分裂了,南边万一倒向美国,搞个“港口军事化”,那咱的航运安全就悬了。   再说了,分裂对越南自己也没好处。   现在越南的电网、铁路都是连在一块儿的,北边的水电站发的电,一半要输给南边的工厂;南边产的化肥、机械,也得靠铁路运到北边的农村。   真要是分了家,先不说电网会不会断,光铁路接轨标准都可能吵起来。   还有人忘了,越南南北本来就是被外人拆开过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在南边搞“南越政权”,结果打了二十年越战,死了两百多万人,最后还是靠南北统一才喘过气来。   现在越南的年轻人,虽然南北生活习惯不一样,但课本里都写着“抗法抗美是全民族的战斗”,胡志明市的战争纪念馆里,还挂着中国当年支援的高射炮照片。   真要是再分裂,等于把好不容易愈合的伤口又撕开,这不是自找苦吃吗?   咱再退一步说,中国从来不想干涉别国内政,但邻居稳定对咱也重要。   要是越南乱了,边境的贸易、治安都得受影响,这不是咱想看到的。   说到底,越南南北那点差异,其实是发展路上的问题,不是非得用“分裂”来解决。

1 阅读:275
盖说社会

盖说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