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全世界还有谁敢小瞧特朗普?短短一个月内,他逼着欧盟、日本、韩国、泰国、柬埔寨

思念绵延不绝 2025-08-18 22:33:57

现在全世界还有谁敢小瞧特朗普?短短一个月内,他逼着欧盟、日本、韩国、泰国、柬埔寨等经济体签下一堆不平等协议,用关税大棒敲碎了全球自由贸易的幻想,他或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家”,但他绝对是21世纪最擅长“极限施压”的商人总统。 先看欧盟的遭遇,今年5月,特朗普在“真相社交”上炮轰欧盟“从诞生起就在占美国便宜”,随后甩出50%关税的终极威胁。这招直接戳中欧洲汽车产业的命门,德国车企每年向美国出口价值280亿欧元的汽车,若关税翻倍,宝马、大众在美国市场的售价将飙升至中国电动车的两倍。 7月31日,欧盟被迫接受“关税补足条款”,若成员国对美关税低于 15%,必须无条件提高至15%。更绝的是,特朗普要求欧盟开放农产品市场,允许美国牛肉携带莱克多巴胺进入,这相当于把法国农民的奶酪作坊直接暴露在美式工业化农业的铁蹄下。 东亚战场上,日本和韩国的遭遇更具戏剧性。7月22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在椭圆形办公室签下“5500 亿美元卖身契”,丰田、索尼等企业必须在美国南部 “阳光地带” 建厂,同时开放大米市场允许美国农产品长驱直入。代价是美国将汽车关税从 25% 降至 15%,这相当于用半个硅谷的投资换来了10个百分点的喘息空间。 韩国的处境更惨,除了3500亿美元的“保护费”投资,还要购买1000亿美元液化天然气,而美国对现代汽车的关税仅象征性下调至15%。有韩国议员算了笔账,每进口1吨美国天然气,韩国企业就要多支付37美元,这笔钱足够在釜山港填海造陆了。 东南亚的泰国和柬埔寨则成了“杀鸡儆猴”的牺牲品。7 月初,特朗普以“汇率操纵”为由威胁对两国征收36%关税,直接导致曼谷股市单日蒸发 120 亿美元。最终两国被迫接受 19% 的关税,并承诺将纺织品原产地规则中 “美国成分” 比例从 30% 提高至 50%。 这意味着柬埔寨服装厂每生产 100 件衬衫,就得从美国进口 50 美元的布料,而这些布料的价格比中国货贵40%。泰国农业部长在签字时自嘲:“我们用榴莲换来了美国转基因大豆,这笔生意连菜市场大妈都不会做。” 特朗普的这套打法本质上是“极限施压 2.0”,先用50%关税制造恐慌,再以“让步”姿态接受30%,最后通过投资条款把钱连本带利捞回来。以美韩协议为例,3500亿美元投资中,60%被指定用于得州的半导体工厂和佛罗里达的新能源项目,这些钱最终会变成美国铁锈地带工人的选票。 更绝的是,他要求所有协议必须包含“毒丸条款”,若签约国与中国开展5G合作,关税将自动恢复至50%。这种把经济协议政治化的操作,让WTO总干事感叹:“全球贸易体系正在退化成17世纪的东印度公司模式。”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25年第二季度,美国对欧盟出口增长18%,但贸易逆差反而扩大至 320 亿欧元,因为欧洲企业为规避关税,把生产线转移到墨西哥。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量暴跌22%,但索尼在圣地亚哥的芯片厂却获得了美国国防部 120 亿美元订单。 最讽刺的是,特朗普号称要“让美国制造回归”,但美国铝业公司财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因关税导致的成本增加高达1.15 亿美元,被迫关闭了匹兹堡的两家工厂。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玩法,倒像是赌场里的梭哈,筹码是全球经济,而庄家永远有作弊的底牌。 当布鲁塞尔的官僚们还在争论“对等原则”的法律定义时,特朗普已经用商人的直觉找到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命门,所有国家都怕失去美国市场,就像瘾君子离不开毒品。他的高明之处在于,把关税变成了金融工具,3500亿美元投资不是援助,是质押;1000 亿美元采购不是贸易,是贡品。这种玩法让传统政治家们目瞪口呆,原来国际贸易可以像房地产谈判一样,先把价格喊到天上,再等着对方主动降价。 不过,这场豪赌的代价正在显现。8月18日生效的钢铝关税扩大清单,让美国汽车制造商每辆车成本增加2000美元,底特律三大车企已联名上书要求豁免。更要命的是,欧盟正在酝酿对美国波本威士忌和好莱坞电影征收报复性关税,这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可能让特朗普在肯塔基和加州的票仓失血。但对这位商人总统来说,这些都只是谈判桌上的筹码,毕竟在他的词典里,没有“双赢”,只有“我赢两次”。

0 阅读:68

猜你喜欢

思念绵延不绝

思念绵延不绝

思念绵延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