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遭受了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始终都没有屈服。她被日寇抓捕后,敌人用铁夹夹她的手指

波览历史 2025-08-24 20:35:40

她遭受了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始终都没有屈服。她被日寇抓捕后,敌人用铁夹夹她的手指,用皮鞭抽打她,用钢钉钉入手指,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用尽了酷刑。敌人甚至拔光了她的衣服,残忍的割下头颅,吊在城墙上。   女英雄张晶麟英勇壮烈牺牲时才15岁。   1941年9月21日,山东荣成俚岛东烟墩山的刑场上,15岁的张晶麟被日寇拖到杂草丛生的土坡上。她的衣服早已被鲜血浸透,十根手指肿胀得几乎看不出原形,却依然挺直脊梁,对着刽子手啐出带血的唾沫:“鬼子的日子长不了!”   这是她生命最后一刻的呐喊,也是无数胶东儿女用鲜血写下的抗争宣言。   张晶麟的童年是在苦难中泡大的。   这个遗腹女还未出生就失去了父亲,母亲靠给小学教员做饭和耕种一亩薄地拉扯她长大。   10岁那年,村里办起女子半日制学校,母亲砸锅卖铁供她读书。   课堂上,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让她攥紧了小拳头,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在她心里种下了家国大义的种子。   可日寇的铁蹄很快踏碎了这份宁静。1940年2月,日伪军血洗青安屯村,邻居王大爷因为给八路军送过一双布鞋,就被刺刀挑死在村口老槐树下。   14岁的张晶麟躲在柴垛里目睹这一切,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我要报仇!”   她的机会很快来了。1941年4月,张晶麟虚报年龄加入抗日救国会,成为峨石乡最年轻的自卫团干事。   这个身高不足一米五的小姑娘,白天走村串户教妇女识字、组织儿童唱抗日歌谣,晚上跟着民兵摸黑破坏鬼子的电话线。   有次鬼子突袭乡政府,她抱着文件箱在玉米地里滚了三里地,用沾满泥土的身体护住了重要情报。乡委书记鞠同善拍着她沾满草屑的肩膀说:“晶麟这丫头,比青石板还硬气!”   真正的考验发生在1941年9月18日。为阻止日寇在虎础寺设立据点,张晶麟带领百余名群众连夜拆庙。   天刚蒙蒙亮,汉奸告密引来的日伪军就包围了寺庙。密集的枪声中,她一把推开身边的通讯员小黄:“你带乡亲们往西跑,我引开鬼子!”   这个平时连杀鸡都不敢看的姑娘,此刻像头护崽的母狼,抄起铁锹朝鬼子冲去。   混战中,她的小腿被刺刀划开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却死死抱住鬼子中队长的大腿,直到被皮鞭抽得昏死过去。   审讯室里,日寇的暴行超出了人类想象的极限。   铁夹夹碎指骨的咯吱声持续了三天三夜,钢钉穿透指甲时,她疼得咬破了嘴唇却一声不吭;滚烫的辣椒水灌进鼻腔,她被呛得七窍流血仍怒目圆睁。   最残忍的是鬼子用烧红的烙铁烙她的后背,皮肉烧焦的气味弥漫整个房间,她却把牙关咬得咯咯作响:“杀了我,还有千千万万中国人!”   伪军中队长孙克文假惺惺递来糖果:“小姑娘,说了就给你当干女儿。”她啐了对方一脸血水:“你连汉奸都不如!”   9月21日清晨,张晶麟被押往刑场。路过俚岛街时,她看到人群中挤着母亲红肿的眼睛。   这个倔强的姑娘突然挺直腰板,用尽力气高喊:“娘,别难过!鬼子早晚要滚蛋!”刽子手恼羞成怒,一刀砍下她的头颅,挂在村口老槐树上示众。   可他们没想到,沾着烈士鲜血的槐花,反而成了点燃胶东抗日怒火的火种,当天夜里,就有三十多名青年偷偷加入八路军,他们对着槐树起誓:“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张晶麟的牺牲像一颗火种,在胶东大地燎原。她的战友王文正老人在日记里写道:“那孩子的眼睛一直睁着,仿佛在看着我们胜利的那天。”   58年后,当王文正看到电影《刘胡兰》时,颤抖着写下《胶东刘胡兰》的报道,让这段尘封的历史重见天日。   如今的青安屯村,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烈属光荣”的铜牌,村史馆里张晶麟的粗布棉袄和断头血衣,无声诉说着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2023年,爱心人士设立“张晶麟奖学金”,每年奖励72名优秀学子,让“宁死不屈”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在张晶麟纪念馆里,有一封泛黄的家书格外醒目。那是她牺牲前三天写给母亲的:“娘,要是我回不来,您就把我埋在咱村后山坡上,我要看着鬼子被打跑。”   这个15岁女孩用生命兑现了诺言,1945年8月,当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荣成时,漫山遍野的槐花正开得雪白,像极了她当年别在辫梢的那朵。 资料:确认过眼神——你是最美“胶东刘胡兰”:威海新闻网

0 阅读:0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