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14岁的康熙下朝后,到处找不到贴身侍卫倭赫。太监总管吴良辅回话:“倭赫被奉

柔花弱草意绵 2025-08-28 17:57:29

一天,14岁的康熙下朝后,到处找不到贴身侍卫倭赫。太监总管吴良辅回话:“倭赫被奉旨关押了。”康熙大怒:“谁下的旨?” 主要信源:(网易) 清朝顺治十八年,八岁的爱新觉罗·玄烨继承皇位,年号康熙。 由于年幼,朝政由先帝指定的四位辅政大臣共同执掌。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康熙六年,十四岁的康熙皇帝开始逐渐参与朝政,但实际大权仍掌握在辅政大臣手中,尤其是权势熏天的鳌拜。 这天早朝结束后,康熙像往常一样返回寝宫,却发现身边的侍卫全都换了陌生面孔。 几个身材魁梧的新侍卫身佩大刀,整齐地站立两旁,而平时随侍左右的贴身侍卫偻赫却不见踪影。 康熙心中疑惑,便询问侍卫长的去向。 一个小太监战战兢兢地回话:"偻赫侍卫被奉旨关押了。" 康熙闻言大怒,立即传唤太监总管吴良辅。 吴良辅一路小跑来到康熙面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康熙强压怒火问道:"偻赫所犯何罪?为何被关押?" 吴良辅哆哆嗦嗦地回答:"奴才只是奉旨行事,不知偻赫所犯何罪。但奴才已吩咐牢中好酒好菜伺候,不敢怠慢。" 康熙追问:"是谁下的旨意?" 吴良辅双手呈上一道圣旨:"奴才是奉辅政大臣之命行事。" 康熙接过圣旨一看,顿时气得脸色发青。 这道圣旨虽以他的名义下达,但他却毫不知情。 按照清制,辅政大臣在必要时可以代皇帝拟旨,但处置皇帝贴身侍卫这样的大事,理应事先禀报。 康熙将圣旨摔到一边,强忍怒火对吴良辅说:"明日早朝,朕自会向辅政大臣要人。" 说完,康熙起身往御花园走去,想要散散心。 不料那些新来的侍卫如影随形地紧跟其后。 康熙怒斥道:"你们是保护朕还是监视朕?退下!" 但这些侍卫仍然亦步亦趋。 康熙心中明白,这些侍卫都是吴良辅安排的耳目,而吴良辅又是鳌拜的干儿子,这显然是鳌拜在监视自己的一举一动。 康熙灵机一动,忽然转变态度,笑着对侍卫们说:"既然你们如此尽责,朕倒要看看你们的功夫如何。现在分成两组对打,朕来当判官。" 侍卫们不敢违抗,只好互相打斗起来。 康熙在一旁拍手叫好,不时指点招式,就是不喊停。 侍卫们打得筋疲力尽,个个鼻青脸肿,康熙这才满意地叫停。 接着,康熙将自己的亲信魏东亭叫到跟前,当众宣布:"朕命魏东亭为四品带刀侍卫,这些人都归你严加管带。" 这一招既教训了这些监视他的侍卫,又安插了自己的亲信,可谓一举两得。 第二天早朝,康熙直接向鳌拜质问偻赫被关押一事,要求立即放人。 谁知鳌拜傲慢地回答:"偻赫放不成了,今早已在菜市口问斩。" 康熙拍案大怒:"朕的贴身侍卫,你说斩就斩?他究竟所犯何罪?" 鳌拜镇定自若地回答:"偻赫等人造谣生事,散布先帝未驾崩而是出家为僧的谣言。皇上尚未亲政,此事不必过问。" 康熙闻言,顿时哑口无言。 他知道先帝顺治的去世确实存在一些疑点,宫中对此多有议论。 孝庄太后曾明令禁止私下议论先帝之事,违者一律处斩。 鳌拜显然是借题发挥,以此铲除康熙的亲信,安插自己的眼线。 这次交锋让康熙深刻意识到自己虽贵为天子,却连身边的侍卫都保护不了。 他想起先帝的教诲:"做皇帝要提防阴谋诡计,明辨忠奸善恶。" 从此,康熙发奋读书习武,努力提升自己的智慧和才干。 他明白,只有自身强大,才能真正掌握朝政,保护臣民。 数年后,康熙智擒鳌拜,平定三藩之乱,击败沙俄侵略,征服葛尔丹,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千古一帝"。 这段少年时期的经历,成为康熙皇帝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课,让他懂得了隐忍与智慧的重要性,也为日后治理天下奠定了坚实基础。

0 阅读:54
柔花弱草意绵

柔花弱草意绵

柔花弱草意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