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47军军长黎原听说:“有位老首长被疏散到了长沙,正在坐飞机赶来。”许多干部怕麻烦,纷纷避而不见,可黎原却亲自去迎接! 主要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叶剑英元帅生平》) 1969年,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 这一年接连发生的珍宝岛冲突和铁列克提事件,让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 两个大国之间会不会爆发更大规模的冲突,当时谁也说不准。 为了应对北方强邻的威胁,中国做了充分的备战准备。 苏联不仅拥有核优势,其装甲部队的快速突击能力也很强。 为了防范可能发生的冲突,北方许多重要单位、人员和物资都进行了转移,连北京的一些中央领导和部队干部也不例外。 同年10月,叶剑英元帅被安排前往湖南长沙。 叶剑英当时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从1966年起负责军委日常工作,在军队中具有重要影响力。 然随着国内政治环境的变化,包括他在内的一些老干部对当时局势表达了不同看法。 1967年的"怀仁堂事件"中,叶剑英公开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随后他遭到排挤和诬陷,不得不离开重要领导岗位。 1969年,他和陈毅、徐向前等几位开国元帅一样,被以"疏散"名义调往湖南,实际上是被变相下放。 湖南当地对这件事感到很为难。 当时的领导干部政治敏感度都很高,叶剑英虽然曾经地位显赫,但因为犯了"错误"被下放到湖南,大家都明白要和他保持距离。 听说叶帅要来长沙,几乎没人敢出面接待,连提都不敢多提。 要是在往常,这种情况简直不可想象。 但事情总有例外。 湖南革委会主任黎原是开国少将,还兼任47军军长。 在当时特殊环境下,革委会主任的实际权力比省委书记更大。 黎原作为军人,一直很敬重叶帅,而且为人正直,不会因为领导处境改变就区别对待。 他专门交代下属部门,要亲自去机场迎接叶帅,要求把接待工作安排好。 黎原的秘书听完他的安排,心里有些顾虑,小心建议道:"叶帅这次是下放锻炼,不是来检查工作的,咱们搞这么隆重的接待会不会不太合适?" 黎原当即表示:"不能这么说!他是立过大功的元帅,永远都是我们的老首长。叶帅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就照我说的办!" 后来叶剑英抵达长沙时,黎原亲自到机场迎接,不仅准备了舒适的住所,还专门派了工作人员照料叶帅的日常生活。 从那以后,黎原经常带着部队的同志去看望叶帅,及时交流情况,安排得十分周到。 叶剑英把这些都记在心里,对他十分赞赏。 面对外界的闲言碎语,黎原完全不理会,始终细心照料着叶帅。 有人可能会想:黎原既是省革委会一把手,又当了这么多年军长,怎么会这么"不懂看风向"? 其实在叶剑英到湖南前,周恩来总理就专门交代过黎原,要他务必照顾好叶帅的生活起居。 有了总理的嘱托,黎原格外上心,所以叶帅在湖南的日子过得并不差。 不过在那个特殊年代,能顶着压力执行总理指示,毫不避讳地帮助叶帅,还要应付各种非议,黎原这份正直确实难能可贵。 黎原是个德才兼备的优秀将领,70年代被提拔为兰州军区副司令,协助韩先楚将军稳固西北边防。 那时候中苏关系特别紧张,中央特意调黎原去兰州,可见对他的重视。 叶剑英元帅作为毛主席最信任的老战友,1971年后重新主持军委工作。 这位老帅一直记得黎原的贡献,后来黎原遇到麻烦时,叶帅在中央力挺他,保护了这位将军。 具体是什么麻烦呢? 因为黎原对毛主席感情特别深,70年代末他发表过一些支持华国锋的文章。 当时那些做法在当时看来没什么不妥,但后来政治风向变了。 80年代初期华国锋逐渐退出权力中心,一些曾经搞过"过分宣传"的干部也被追责,说是助长了新的"个人崇拜"。 黎原那时候日子不好过,当地同僚联合起来逼他下台,要他交出党政军所有职务。 叶剑英听说这事后马上出面帮他说情:老帅高度评价黎原的人品,说他"作风正派,没犯原则性错误",这才让黎原将军保住了待遇,得以安稳退休。 这段往事反映了那个特殊年代的人际关系和政治生态。 黎原将军不畏压力,坚持原则,照顾落难的老帅,体现了一个真正革命军人的品格。 而叶剑英元帅不忘旧情,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保护黎原,也展现了一位老革命家的胸怀和气度。 这种在困难时期相互扶持的情谊,至今仍然让人感动。
1930年,蒋介石乘专列前往前线视察,被西北军大队骑兵包围,危急时刻,一个团长率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