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军委在为新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集团军38集团军选择军长时非常看好李际均,后来他被直接从师长职务提拔到了38军担任军长,这次破格提拔也让李际均成了全军瞩目的焦点,而在此前李际均的职务并不突出,他是陆军驻守在华北燕山山脉的第24军71师师长。 李际均1934年5月出生在哈尔滨,家里后来搬了好几处,从黑河到齐齐哈尔,再到锦州,最后落脚长春。他小时候就没过上安稳日子,16岁那年还在长春读高中,就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1950年底他参军,1951年春正式入伍,先当学员和见习译电员,学着操作电报设备,练习译码和发信息。很快就分配到38军某部,当战士和团参谋,在战场上记录情报,传递命令。 1951到1953年,他在朝鲜战场上干译电员,驻守成川地区休整时,还捡起过一本丢弃的小说看。他亲眼看到美军怎么搞空中支援和地面部队协调,坦克推进步兵跟进,每天处理电报,记录敌方动向,帮助指挥员调整部署。1953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战后调到军事科学院,当助理研究员和干事,整理资料,写报告,逐步升到秘书、副处长、处长、室副主任、副所长、室主任,参与军事战略研究,查阅档案,组织讨论。在军事科学院,他深入钻研战术和战略,积累了不少理论知识。1982年10月到1985年1月,他当第24军71师师长,这个师驻守华北燕山山脉,他组织部队山地训练,检查装备维护,审阅训练计划,指导官兵操作武器。 1985年,中央军委要组建新中国首支机械化集团军,就是38集团军,挑选军长人选时,对李际均寄予厚望。军委领导讨论干部条件,看他的档案,在军事理论和科学研究上成绩突出,尤其战略研究做得好。他1950年代在朝鲜战场跟美军打过仗,观察到美军空中支援、地面协调、坦克步兵联合推进。 军委觉得这些经历适合他领导机械化合成集团军的组建。李际均那时是第24军71师师长,这个师是乙种编制,规模装备有限,跟38军王牌部队的军长职位差不少。他日常处理部队事,检查哨位,组织山地训练。突然接到上级通知,听取任命决定,领导递文件,他仔细看,因为提拔超出预期。从师长直接升军长,在军队里引起关注,全军官兵通过内部通报知道这事。李际均收拾行装,驱车去38军驻地,沿途山路崎岖,抵达后召集军官会议,布置机械化转型。 他巡视装备仓库,检查坦克装甲车维护,指导官兵学新战术。在训练场,他站指挥台,手持望远镜看部队演练,指出合成作战协调问题。组织研讨班,让军官讨论美军联合作战经验应用。每天清晨,带领团队审阅报告,调整组建方案,确保集团军形成机械化作战能力。他还参与编写集团军作战能力论证,收集数据,组织论证会议。 集团军组建完后,在朱日河地区搞首次大规模实兵对抗演习。演习现场坦克集群推进,官兵操作装备对抗。李际均在指挥部通过无线电下指令,观察战场动态。演习持续6昼夜,他前3天调整部署,部队官兵执行任务,检验合成作战效果。演习结果得到军委认可,李际均通过指挥回应上级期望。1987年12月,他调任中央军委办公厅副主任,后当主任,在新岗位处理文件,组织会议。后来,他去军事科学院当副院长,指导研究工作。1988年授中将军衔,继续在军事科学院参与战略研究,编写著作。他是战略学博士生导师,陆军中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退休后还是副大军区职干部。2023年1月13日,他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9岁。
美国老兵说过,朝鲜战争,当中国军队拔出刺刀,冲出来和你展开肉搏战的时候,你能感受
【2评论】【5点赞】
用户10xxx83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