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讲真话:让抽动症消失的20个好习惯!坚持下来,孩子好得快,少吃药 这

灵松谈育儿 2025-08-31 10:21:45

儿科医生讲真话:让抽动症消失的20 个好习惯!坚持下来,孩子好得快,少吃药 这些年接诊抽动症孩子时,常跟家长说:“药是辅助,习惯才是根本。” 很多孩子抽动反复,不是药不管用,而是日常的饮食、作息没跟上。 今天就把我总结的“20 个好习惯” 分享给大家,家长们陪着孩子坚持,不用吃太多药,抽动也能慢慢改善。 一、先把饮食关:吃对是基础,忌口要牢记 宜吃的食物,选对更健康: 谷类选温和:大米、小米、燕麦、红薯、杂粮粥—— 这些好消化,不给脾胃添负担,还能养气血。 蔬果要煮熟:梨、苹果蒸熟吃,青菜、冬瓜、菠菜、西兰花清炒或煮汤—— 生冷水果易伤脾,煮熟后更温和,还能减少痰湿。 补对钙和锌:虾皮、鱼肉、牛肉、鸡蛋、排骨补钙质;坚果(不过敏的话)、动物肝脏、瘦肉、芝麻补锌—— 钙锌能帮孩子稳定神经,减少抽动。 忌吃的食物,坚决要避开: 高糖食物:甜点、糖果、饮料、冰淇淋—— 糖会让孩子神经兴奋,加重抽动。 刺激食物:辣椒、大蒜、炸鸡、火锅、烧烤—— 辛辣油腻易生内热,引动肝风。 膨化食品:爆米花、薯片、虾条、方便面—— 添加剂多,刺激神经,还没营养。 兴奋性饮品:碳酸饮料、茶、咖啡、功能饮料—— 咖啡因、添加剂会让孩子躁动不安。 二、再养生活习惯:细节做到位,抽动好得快 1.早睡不熬夜:晚上9 点前睡觉,保证 8-10 小时睡眠 —— 熬夜耗伤阴液,会加重肝风,让抽动更频繁。 2.午休要适度:中午睡1 小时左右,别睡太久 —— 适当休息能让神经放松,下午更精神。 3.主动补水分:每天喝够温水,上午10-11 点多喝几口 —— 这个时段代谢旺盛,补水能清内热。 4.晒背补阳气:早上8-9 点晒 15-20 分钟背 —— 促进维生素 D 合成,帮助钙吸收,还能增强体质。 5.枕头选合适:枕头高度以孩子一拳为宜—— 太高会影响脊柱和呼吸,让身体没法放松。 6.练意志力:陪孩子玩乐高、做手工DIY 或学游泳 —— 用专注的活动转移注意力,减少抽动行为。 7.吃点动物肝:每周吃1-2 次猪肝、鸡肝(少量)—— 补充维生素和铁,帮助孩子增强自控力。 8.坚果适量吃:每天一小把(不过敏的话)—— 提供优质脂肪酸,助力神经发育。 9.多吃优质蛋白:鱼肉、牛肉、鸡蛋常吃—— 蛋白质是神经修复的 “原料”,能稳定神经。 10.红枣补气血:每天吃1-2 颗红枣(煮在粥里最好)—— 补充铁元素,改善气血不足导致的躁动。 11.不喝肉汤骨汤:嘌呤高,会让孩子代谢负担重,情绪易烦躁。 12.不吃汤泡饭:没营养还影响消化,脾胃弱了会加重痰湿,诱发抽动。 13.补充镁和铁:多吃菠菜、瘦肉、坚果—— 镁铁能帮助控制肌肉抽动,稳定神经传递。 14.适当补赖氨酸:通过鸡蛋、牛奶、豆类补充—— 助力神经元发育,改善感官敏感。 15.控糖是核心:除了甜食,隐形糖(如调味酱、糕点)也要避开—— 糖是抽动的 “催化剂”。 16.避开过敏食物:先观察孩子吃什么后抽动加重,比如有的孩子吃芒果、海鲜会发作,坚决避开。 17.不盲目攀比:别拿孩子和别人比成绩、比表现—— 抽动孩子情绪敏感,攀比会增加心理压力。 18.耐心多沟通:孩子抽动时别指责、不嘲笑,多鼓励、多理解—— 负面评价会让孩子更紧张,抽动更严重。 19.家庭氛围好:家长别吵架、不发脾气,多陪孩子玩—— 轻松的环境能让孩子心神安稳,减少抽动。 20.顺其自然不强迫:别硬逼孩子“别眨眼”“别耸肩”—— 越强迫孩子越紧张,反而加重抽动,顺其自然更利于恢复。 这些习惯看着简单,但坚持下来效果显著。记住,抽动症调理是慢功夫,饮食和习惯做好了,孩子不用吃太多药,也能慢慢好起来,健健康康成长。

0 阅读:14
灵松谈育儿

灵松谈育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