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陕西彬县,农民晁某和媳妇发生争吵,他挨了一巴掌,很没面子。一怒之下,

孙玉俊说 2025-09-05 23:42:02

1968年,陕西彬县,农民晁某和媳妇发生争吵,他挨了一巴掌,很没面子。一怒之下,跑出家门,躲在“古城墙”下抠土。抠着抠着,1个“绿茶壶”竟然冒了出来。瞧着四下无人,他着急地把衣服一脱,裹着茶壶,抱着就跑了…… 一个普通农民因家庭琐事外出散心,却意外触碰历史遗存,这件看似平常的瓷器隐藏着千年秘密。它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一家人的认知,还牵涉到古代窑烧工艺的精妙设计,价值远超想象。 陕西彬县位于黄土高原地带,当地农民以耕种小麦和玉米为生,生活条件简单。1968年,晁日兆已年过五十,他日常从事农田劳作,与妻子共同维持家庭。那天因家务分歧,两人产生冲突,妻子动手扇了他一记耳光。他未作回应,直接离开住所,走向村边古城墙处。彬县古称豳州,唐代曾筑城墙,遗迹由夯土构成,部分已风化崩塌,成为取土场所。他蹲在墙根,用手挖土,逐渐深入土层,直至触及硬物。 手指接触到瓷器表面后,他继续挖掘,将其完全取出。这是一件青釉瓷壶,高18.3厘米,腹径14.3厘米,足径8.7厘米,整体呈淡青色。壶身采用刻花技法,装饰凤凰、牡丹和莲花图案,提梁上雕凤凰翘首欲飞,壶嘴为狮子头形状,下方有小狮子形象。 瓷器设计独特,属于倒流壶类型,底部有梅花形注水孔,无传统壶盖,注水后可通过提梁倒出。确认周围无人,他脱下外衣包裹瓷器,抱回住所。妻子查看后,认为无特别价值,随手放置桌上。 瓷器闲置多年,直至1982年,晁日兆的小舅子高立勋从西安返回探亲。高立勋在大学任教,对文物有一定了解。他注意到桌上瓷器,仔细观察后,询问来源。晁日兆简述经过,高立勋提出带回西安鉴定,并支付少量费用。瓷器运至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专家通过测量和比对,确认其为五代耀州窑制品。耀州窑位于陕西铜川,兴于唐代,五代时期青瓷工艺成熟,此壶融合刻花和倒流功能,存世稀少。 鉴定结果显示,这件瓷器是同类中唯一完整出土品,工艺精细,釉色均匀无泡,图案立体对称。凤凰图案线条流畅,牡丹枝叶缠绕,狮子形象生动,整体体现古代瓷器烧制水平。晁日兆一家获知后,决定无偿上交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接收瓷器,置于展柜作为重点藏品,并颁发证书与1000元补偿。瓷器入馆后,吸引众多参观者,专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五代瓷业发展细节。 这个发现突出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普通民众的举动可贡献国家文化遗产。晁日兆的行为体现了责任感,推动更多人关注地下遗存。彬县地区古窑址众多,此类瓷器源于本地窑场,反映历史经济与技术交流。博物馆通过展览,传播瓷器知识,让公众了解古代手工业成就。事迹在报刊流传,激励文物保护意识,避免随意挖掘破坏遗址。 瓷器作为镇馆之宝,价值虽难精确估量,但其历史意义远超金钱。一些报道提及高额估值,如10亿或15亿,实际在于文化稀缺性。五代时期瓷器创新,倒流设计巧妙实用,体现了匠人智慧。晁日兆的经历提醒人们,日常琐事有时连接过去与现在,意外发现需理性处理。上交行为获得认可,博物馆持续维护瓷器,确保后世研究。

0 阅读:0
孙玉俊说

孙玉俊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