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奖励10万征集西贝预制菜线索昨天跟朋友聊天讨论了一下“罗永浩评西贝”事件,发现大家对于到底什么算“预制菜”的界定标准,是有明显争议的。
如果按国家及行业规定,中央厨房配送的净菜、预切肉等属于“预加工”,不属于预制菜,包括麦当劳肯德基达美乐,在专业范畴上也不属于预制菜;但对消费者来说,不是现炒现做的“预制的菜”,都属于预制菜,就像老罗说西贝“没有锅气”、像重新加热的。
我觉得朋友提到的“预制菜应该去污名化”观点是对的,因为预制菜(这里指严格定义,不添加防腐剂)某种程度上是标准化与冷链物流等技术,实现规模化生产诞生的产物,对于连锁餐饮的发展是有助益的。
那么消费者,或者说罗永浩真正反对的“预制菜”是什么?是“科技与狠活”,是标准化到仅剩适口性,是花着现切现烹饪的价格吃微波炉加热的料理包。
这几年线下餐饮的日子难过,很多我喜欢吃的老店也总是在突然之时发现不知在哪一天已经歇业,但人间至味,烟火不散。这两天热闹的高德扫街榜也好,大众点评品质外卖也好,某种程度上都在重塑餐饮消费价值,回归到对“味”的评判。
所以抠字眼有什么意思?不如重整旗鼓,再创口碑。钞票就是选票,那些后厨就一把剪刀+一个微波炉的餐饮店,“中国舌头”自会淘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