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凤山(1913—1945)著名抗日英烈,出生于湖北天门,16岁便投身革命,经历了长征的洗礼,后成为八路军在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指挥员,最终在湖北家乡为保护抗日运输线而英勇牺牲。[祈祷][祈祷][祈祷] 邹凤山出生于湖北天门多宝镇罗汉寺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年仅13岁的他就参加了当地的儿童团。1929年,他正式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贺龙领导的红三军中历任班长、连长、营长等职,参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根据地的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邹凤山先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结业后,他被分配到八路军第120师358旅715团任营长。1939年,他调任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第一团团长,开始了在内蒙古大青山地区极其艰苦的敌后抗日斗争,历时五年之久。期间,他率部与日伪军进行多次反“扫荡”作战,巩固了绥远抗日根据地。1944年,他出任八路军晋绥军区塞北军分区第一团团长。 1945年初,邹凤山随王震率领的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回到鄂豫边区,担任新四军第五师兼鄂豫皖湘赣军区天京潜游击总队总队长。天门、京山、潜江地区是连接襄南与大洪山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要道,日军控制严密。邹凤山利用熟悉家乡地形和民情的优势,带领游击队活跃在襄河(汉江)沿岸,在渔薪镇、张截港、多宝镇等地巧妙打击日伪军,逼退泗港据点伪军,成功打通了这条重要的物资运输通道,保障了根据地的物资供给。 1945年6月,伪军占领了汪家新场,企图切断新四军的这条运输线。邹凤山决定拔掉这个钉子。6月14日,他指挥部队对守敌发起攻击。战斗即将胜利时,日军一个机枪班突然出现并进行拦阻射击。邹凤山亲率一个班向日军发起勇猛冲击,不幸被埋伏在高粱地中的敌人子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年仅32岁。此时,距离日本投降仅剩约2个月。 邹凤山牺牲后,其英勇事迹被后人铭记。2015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将其列入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永载史册。在天门市,建有彭家垴红色教育基地讲述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 邹凤山烈士从湖北到延安,再从内蒙古草原转战回江汉平原,一生驰骋千里,始终战斗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他是我党我军的优秀党员和指挥员,其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事迹,至今仍在故乡天门和曾经战斗过的内蒙古大青山地区传颂。 #分享城市新鲜事# #不忘先辈致敬先烈#
1955年全军授衔之前,刘少奇坚持反对给陈毅授元帅军衔,周恩来听闻此事,立马写了
【5评论】【4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