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清(1921—1945)安徽省潜山县人,著名抗日英烈,东江纵队猛豹大队政委。于2015年8月被民政部列入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祈祷][祈祷][祈祷] 李少清出生于安徽潜山一个贫苦家庭,仅读了两年书就当了童工。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在家乡参加了抗日儿童团。1938年初,他从《新华日报》上看到“孩子剧团”为宣传抗日从上海到武汉的消息后,深受启发,从潜山步行六百华里抵达武汉,参加了“孩子剧团”,与剧团的小伙伴们活跃在长江中游和洞庭湖畔,向民众宣传抗日。 1940年秋,党组织把李少清安排到重庆,在郭沫若领导的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文工会”)当图书资料管理员。在此期间,他阅读了大量马列著作,开始懂得革命道理。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并封锁消息,阻挠《新华日报》的发行。李少清接到八路军办事处(有记载为武汉办事处徐冰)的通知,将当天的《新华日报》散发到各地机关和市郊群众手中。为了扩大影响,他回到文委会后,连夜刻写、油印,将《皖南事变真相》和周恩来总理“为江南死难者致哀”的题词及“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诗句印成传单,用军邮寄出,还特地寄了一份给蒋介石。这一行动使蒋介石大为震怒,下令追查,李少清因此被捕。后来,在郭沫若的关怀和协助下才被营救出狱。但他在重庆已无法立足,于同年春离开重庆,来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 到达广东后,李少清开始了他的战斗生活,历任小队政治服务员、中队政治指导员。1942年夏,在游击区处于非常艰难境地的时期,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4年秋,李少清被任命为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主力——猛豹大队政治委员。 1944年11月,李少清与大队长沈标率猛豹大队挺进东莞水乡,配合第一支队三龙大队开辟水乡抗日游击区。1945年1月18日夜,李少清与沈标、何清、莫浩波等分别率领部队从低涌出发,深夜到达离高埗不远的凌屋村,并于次日凌晨按计划对盘踞在高埗步高村四座大楼的伪军发起攻击。 战斗开始后,部队迅速分割包围了敌人。李少清等指挥员巧妙运用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半小时拿下北楼,继而又迫使东楼守敌投降。在击退伪军刘发如部四百多增援敌军后,迫使南楼守敌打白旗缴械投降。此战共毙、伤、俘敌250多人,缴获轻机枪9挺、长短枪180余支及大批战备物资,沉重打击了水乡日伪军的嚣张气焰。 1945年4月下旬,当日军纠集千余兵力企图对水乡根据地进行扫荡时,李少清等指挥员果断决定率部趁风雨之夜巧妙突围,重返山区,使日军的扫荡计划彻底扑空。 1945年6月9日,猛豹大队在东莞寮步黎贝岭村附近的公路上与一队约100人的抢粮日军发生遭遇战。李少清立即指挥部队投入战斗,一举歼灭日军35名,并将残敌包围于竹山村的炮楼内。在乘胜追击日寇的战斗中,李少清不幸头部中弹,当场牺牲,年仅24岁。 李少清烈士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充满了革命的热血与忠诚。他从一个贫苦的童工、宣传抗日的小团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和军事指挥员,最终为民族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至今仍在东江两岸被人们传颂。 #记录我的2025# #不忘先辈致敬先烈#
李少清(1921—1945)安徽省潜山县人,著名抗日英烈,东江纵队猛豹大队政委。
史迹奇闻号
2025-09-19 15:25:5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