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深海挖稀土,却为中国做了嫁衣? 漆黑如墨的太平洋深处,一场耗资8300万美

俊青聊天下 2025-09-19 16:50:02

日本深海挖稀土,却为中国做了嫁衣? 漆黑如墨的太平洋深处,一场耗资8300万美元的高科技“淘金行动”正悄然展开,而最大的赢家可能并非日本自己。 2026年1月,日本将派遣“地球号”钻探船前往距离东京1900公里的南鸟岛,在水深5500米的深海海底试采稀土泥浆。这将是世界上首次尝试从深海开采和提炼稀土。 日本内阁府海洋创新平台负责人石井昭一明确表示,此举是为了在中国收紧稀土出口的背景下确保关键矿产的国内供应。南鸟岛周边海域稀土储量估计高达1600万吨,位居全球第三,富含制造电动汽车电机所需的镝、钕等战略性元素。 01 深海稀土,宝藏还是陷阱? 南鸟岛附近的稀土资源最早于2012-2013年被发现,当时东京大学的研究团队推测该区域稀土储量可能高达40亿吨,足够全球使用上千年。 然而,从发现到开采面临巨大挑战。5500米的深海环境水压高达550个大气压,能够瞬间压扁一辆坦克。日本曾于2022年在茨城县近海2500米深处成功进行技术验证,但5500米的深度完全是另一个概念。 此次试采原计划2024年实施,但因英国制造的管道延迟交付而推迟。仅管道等物资调配费用就高达120亿日元(约8300万美元),预计三周试采期只能回收35吨泥浆。 02 日本为何执着深海稀土? 日本作为制造业强国,80%以上的稀土依赖进口,其中60%来自中国。2025年中国对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后,日本一些企业直接被迫停产。 南鸟岛周边海域位于日本专属经济区内,富含制造电动汽车电机磁铁的镝、用作核反应堆控制材料的钆等元素。这些资源对日本高科技产业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日本政府在其海洋开发重点战略中提出:“2028年度后尽早实现社会化应用”。这不是商业项目,而是国家安全战略——目标是确保供应而非盈利。 03 中国的意外收获 尽管日本投入巨资开发深海采矿技术,却间接为中国指明了破解方向。中国作为全球稀土供应链的主导者,不仅控制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加工能力,还在深海采矿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去年中国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台能够在6000米深海处作业的采矿车,技术实力不容小觑。而日本在稀土精炼技术方面与中国存在较大差距,其实验室技术难以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应用。 有趣的是,即使日本成功开采出稀土矿石,很可能还得运到中国加工——因为这全球85%以上的稀土加工能力都掌握在中国手中。这形成了一个有趣的悖论:日本的技术突破反而增强中国对供应链的控制。 04 经济可行性与环境挑战 深海稀土开采面临严峻的经济挑战。据分析,深海开采成本比陆地高3-5倍,只有在稀土价格维持历史高位长达20年的情况下才可能盈利。 当前稀土价格持续低迷,加上尼加拉斯、泰国等国产量激增,市场供应相对充足。日本的深海项目很可能面临叫好不叫座的窘境。 蒙特利尔银行资本市场部的科林·汉密尔顿提示其复杂性,敦促在买家承诺使用海底来源材料前做进一步影响分析。包括瑞士信贷、劳埃德银行和国民西敏寺银行集团在内的重要金融机构已要求在全面环境评估前禁止为深海勘探提供资金。 国际海底管理局(ISA)将在2025年出台法规,可能为管控国际水域商业开采铺平道路。深海生态系统极其脆弱,一旦破坏可能需要数百年才能恢复。 日本计划2027年1月启动日处理350吨海泥的系统。 但即使成功,这些资源也只够满足日本一年需求的10%。最终很可能仍需运往中国加工——全球85%的稀土精炼产能在中国手中。 东京大学研究人员曾在太平洋圈定2亿多吨富含电池金属的锰结核,但谁有能力开采才是关键。中国已突破6000米级深海采矿技术,在这场未来资源竞争中悄然领先。 日本深海挖矿,是中国得了红利?美国稀土需求 中方稀土战略 稀土矿 稀土储量 稀土生产 美国稀土矿 海洋稀土

0 阅读:14

猜你喜欢

俊青聊天下

俊青聊天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