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北大一教授,路遇一女子贩卖字画,他随手拿起一幅打开,却忽然脸色大变,

玉尘飞啊 2025-09-20 11:37:39

1952年,北大一教授,路遇一女子贩卖字画,他随手拿起一幅打开,却忽然脸色大变,这竟是一张成吉思汗画像真迹,便花3块钱买了下来。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天午后,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史树青途经北京西单北大街时,在路边的一个旧物摊前停下了脚步。摊主是位中年妇女,面前摆放着几卷泛黄的旧字画。 史树青随手拿起其中一幅画轴展开,画面呈现一位头戴白色貂皮帽、身穿乳白色毛绒衫的老者,面容威严中透着慈祥,胡须黑白相间,目光深邃有神。 凭着多年文物鉴定的经验,史树青立即察觉到这幅画作非同寻常。他注意到画纸质地厚实粗糙,具有元代桑皮纸的典型特征。 墨色沉黯,笔法古朴流畅;画中人物服饰的“左衽”样式与《元史·舆服志》中记载的蒙古贵族着装规制完全吻合。画作右上角一行朱砂题字,“太祖皇帝即讳成吉思汗贴木真”更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视。 经询问得知,摊主名叫崔月荣,这批字画是她公公陈宦的遗物。陈宦曾任北洋政府时期四川督军,1915年与内蒙古贡桑诺尔布亲王交往甚密,此画很可能是当时蒙古亲王赠予的礼物。 史树青当机立断,掏出身上仅有的三元钱买下了这幅画作。在当时,三元钱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半个月的工资。 将画带回家后,史树青开始了严谨的考证工作。他查阅大量元代文献,比对画中人物的服饰、神态等细节,初步认定这很可能是元代宫廷画师所作成吉思汗画像。 为进一步确认,他邀请张珩、谢稚柳、启功等文物鉴定权威共同研究。专家们从纸张材质、笔墨特点、装裱工艺等多方面进行细致分析,最终一致认定:此画为公元1278年左右元代宫廷画师和礼霍孙根据忽必烈等人记忆绘制的成吉思汗御容,是现存最早的成吉思汗画像真迹。 成吉思汗生前曾立下“四不许”遗训:不立传、不画像、不刻名、不建陵。因此,后世对其真实容貌一直无从知晓。 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后,为祭祀祖先,特密令画师绘制成吉思汗肖像,此画由此诞生并一直秘藏于蒙古王庭。 1953年,史树青将这幅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画作无偿捐赠给中国历史博物馆。经专业修复后,该画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编号1101,成为研究元代历史和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与现代人想象中杀气腾腾的形象不同,画中的成吉思汗面容宽厚慈祥,更符合史料记载的“广颡长髯,人物雄壮”的描述。 史树青1922年生于河北乐亭,自幼随父亲出入琉璃厂古玩店,15岁就曾以两毛钱购得丘逢甲真迹。 1945年从辅仁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他长期从事文物鉴定工作,与启功、杨仁恺、徐邦达并称为中国“四大文物鉴定专家”。 如今,这幅成吉思汗画像仍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向公众展示。 它不仅改写了人们对成吉思汗形象的认识,也为研究元代服饰、绘画艺术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史树青慧眼识宝并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成为文物保护领域的典范。 信息来源: 央广网《探寻最早的成吉思汗画像》 北京大学新闻网《史树青:“捡”这辈子最大的漏》 伊金霍洛文化旅游《“收藏界惊现800年前成吉思汗画像”》

0 阅读:122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