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军一级上将曾下令死守台海,但为回安徽老家探亲祭祖,主动辞去一级上将终身职职位! 1927年,罗本立出生于安徽肥东,童年的时光散落在六安的小学课堂和祖父的生意铺里,后来转到肥西中学的他,成绩一直拔尖。1947年,刚为人父的他告别襁褓中的儿子罗法荣,踏上了前往成都黄埔军校的路。谁也没料到,这一转身,竟是近一个甲子的分离。 到台湾后的罗本立,在军界一步步往上走,他先后在台湾陆军指挥参谋学院、三军大学乃至美国陆军参谋指挥大学深造,履历上写满了连、营、旅长到军团司令、陆军副总司令的晋升轨迹。 蒋经国一手把他提拔起来,官兵们都觉得这位将领务实又严明,威望向来很高,1995年7月,他坐上了台军“参谋总长”的位置,肩章也换成了陆军一级上将的金星。 1996年的台海危机,让罗本立站到了风口浪尖,作为当时坐镇指挥的最高将领,他一手推动台军的“精实案”改革,摆出了死守的强硬姿态。那会儿的他,在台军体系里已是顶格的存在,没人会把这位铁血将领和“妥协”二字联系起来。 1998年卸任参谋总长后,他还获颁青天白日勋章,接着当起了台湾当局的战略顾问,日子看起来会沿着“终身上将”的轨迹平稳走下去。 搁在旁人看来,这样的待遇是天大的荣耀,要知道,台军的一级上将是终身役,压根没有届龄退伍的说法,陈水扁身边的战略顾问总共才八个,离法定名额还差七个,位置稳得很。 但2005年9月中旬,罗本立的名字突然出现在了除役申请名单上,他不仅要卸去战略顾问的头衔,连一级上将的终身职衔也主动放弃了,这在台军历史上从没先例。 外界猜来猜去,直到他自己开口才揭开谜底,“从军60年没回过家乡,想回去祭祖,完成为人子孙的本分。”这话一出来,那些关于“政治考量”的揣测全没了踪影。 原来这位在军界摸爬滚打大半辈子的老人,心里最记挂的还是肥东老家的那方祖坟,当年离开时,儿子才一岁多,如今自己已是满头白发,故乡只在梦里清晰。 2006年4月3日,罗本立终于踏上了归途,他从香港转机,落地合肥的那一刻,近六十年的牵挂有了落点,没人知道他在祭祖时说了些什么,或许是给祖先磕几个头,或许是对着故土轻声念叨,那些积压在心底的乡愁,终究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找到了归宿。 这位曾手握重兵的上将,用最决绝的方式完成了对故乡的回归,放弃终身职衔的决定,在旁人看来或许难以理解,但对罗本立而言,军职再高也抵不过“根”的重量。 2018年12月15日,92岁的他在台北三军总医院离世,这一生,既有军帐中的运筹帷幄,也有归乡路上的义无反顾。 说到底,罗本立的选择从来不是“奇怪的决定”,那枚一级上将勋章承载的是职责,而回乡祭祖的脚步里,装的是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情怀,跨越海峡的乡愁,终究在卸下戎装后得以安放。
他评级不高,有人说他可授上将或中将,有人泼冷水:这级别授大校“1955年8月的
【1评论】【8点赞】
李昇
真正的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