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刘强东680分考上中国人民大学,1994年,伍继红692分考上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刘强东向母校捐了30亿,伍继红是低保户的六个孩子妈。 “当年同样是考上人大高分的学生,如今命运却截然不同。” 1992年,高考录取分数线在全国都相对较高,但能以680分的成绩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已经足够证明一个年轻人的聪明和努力。 那一年,来自宿迁农村的刘强东凭借着这份成绩,成为家乡人眼中的骄傲。两年后,1994年,来自湖南的女孩伍继红以692分的高分,同样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两个人的起点几乎一致,成绩优异、名校录取、未来可期。 但几十年后,当人们再次提起这两个名字时,呈现在公众面前的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刘强东毕业后并没有顺风顺水,他曾在中关村创业,卖过光盘,做过小生意,甚至在生意失败时,口袋里只剩下不到两块钱。但他没有放弃,最终成为互联网电商的代表人物之一,之后更是回到母校捐赠了30亿用于支持教育和科研,这一举动轰动全国。 而另一边,伍继红的故事却让人心酸。她同样以优异成绩进入中国人民大学,但毕业后的道路并不顺利。她结婚,生下六个孩子,本以为能过上安稳的家庭生活,结果因为生活压力过大,家庭状况恶化,她不得不依靠低保来维持基本生活。 这个名字在新闻中出现时,已经不再是那个当年高分考上人大的骄傲女孩,而是一个困境中挣扎的母亲。 这两个故事放在一起,格外刺眼。一个人捐了30亿,一个人拿着低保过日子。同样的起点,完全不同的结局。人们不禁会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 首先要看到的是,个人选择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刘强东在大学期间就表现出商业天赋,他选择创业,虽然一度失败,但他抓住了时代给予的机会,尤其是互联网兴起的背景。而伍继红则选择了家庭,接连生育六个孩子,导致个人事业几乎没有发展的可能。 有人会说,伍继红考上中国人民大学,说明她本身有能力,为什么不坚持在职场打拼? 其实现实远比话语复杂,一个女人在九十年代,面对家庭和孩子时,往往缺少更多的社会支持。托育不普及,女性职场发展空间有限,加之丈夫和家庭的期待,往往让她们不得不做出妥协。 命运的落差让人唏嘘,但也让人警醒。教育不是终点,分数不是全部。如何在漫长的人生里做出选择,如何在社会的支持下活出价值,这才是真正需要关注的地方。 信息来源: 红星新闻|《从人大毕业到赤贫之家,这19年伍继红到底经历了什么?》 文丨小王 编辑丨史叔
网络整治的风暴来了,张雪峰可能会遇到麻烦。我赞赏张雪峰,不知道他能不能过关。因
【5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