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见过最牛调侃美国人的话:美国人不懂电磁弹射技术可以这来问我嘛! 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正是马伟明院士——那位被称作当代中国电磁脉冲之父的旷世奇才,可不是随口吹牛,人家有实打实的本事撑着。 这位从哈军工走出来的本土专家,一辈子扎根电力电子领域,实验室里 “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的标语,就是他搞研究的底色,没有留洋镀金的光环,全靠一步一个脚印啃硬骨头。 当年他提出跳过蒸汽弹射直接攻关电磁弹射时,国内外的冷嘲热讽能堆成山。要知道美国在这领域摸爬了 20 年,光是福特号航母上的 EMALS 电磁弹射系统,就砸了无数美金,可中国那时连蒸汽弹射的密封阀技术都没完全吃透,这种 “跨级跳” 在西方专家眼里和异想天开没区别。 有人甚至说,英美都没敢走的捷径,中国凭什么能成?但马伟明偏不信这个邪,带着团队一头扎进实验室,八年磨一剑攻克上百项关键技术,先搞出小型样机,又啃下工程应用的硬骨头。 真正的突破口在舰船综合电力系统上。当时国际主流都用中压交流技术,马伟明却提出要用中压直流,三次召集顶尖专家研讨都被一致否定,理由是 “发达国家都没选这条路线”。 可他组建起国内首个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花十年时间硬生生把这条路走通了,这项技术直接领先国外 10 年以上,为电磁弹射解决了最核心的能源供给难题。 要知道电磁弹射峰值功率超 100 兆瓦,必须靠储能系统先存电再瞬间释放,美国福特号用飞轮储能还老出问题,马伟明团队却创造性地搞出飞轮与转子合一的储能电机方案,秒级内能释放近百兆焦电能,完全满足弹射需求。 再看美国那边的窘境,福特号 2017 年服役至今,电磁弹射的故障率就没达标过。设计要求是每 4166 次发射出一次故障,可实际测试时平均 181 次就罢工,2020 年一次故障直接导致五天没法弹射飞机,到 2025 年故障率降到 1/400,还是没达到设计标准。 更尴尬的是,福特号连 30 吨级的预警机都没法稳定弹射,而中国福建舰还没服役,就完成了包括空警 - 600 在内的三型舰载机起降训练,这可是美国至今没搞定的事。 美军自己都头疼,把第二艘福特级航母肯尼迪号的交付时间推迟到 2027 年,反观中国,不仅搞定了电磁弹射,马伟明还顺带攻克了更难的电磁拦阻技术,他说这俩就是一正一反的关系,解决了前者后者自然水到渠成。 那些曾经质疑的声音也渐渐没了底气。印度媒体 2022 年福建号下水时就喊 “中国在吹牛”,理由是美国核动力航母都搞不定的事,中国常规动力怎么可能实现? 可福建舰用三条电磁弹射轨道的实际表现,狠狠打了这些质疑者的脸。要知道中国的电能变换系统能搞定数百 MVA 级的功率输出,还解决了多弹射器共享能源又互不干扰的难题,这些技术细节上的突破,正是马伟明团队领先的关键。 美国花了几十年都没理顺的技术,中国靠本土培养的专家实现了超越,这就是马伟明敢说那句话的底气。不是狂妄,是实打实的技术硬实力摆在那,福特号还在为故障头疼的时候,中国已经把 “航母皇冠上的明珠” 稳稳握在了手里,这样的底气,自然能说出让美国人都得服气的话。
美国还是憋不住了,要找回面子,忍了东风5C,结果又来个电磁弹射,他们终于出了
【83评论】【8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