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傅作义到功德林看望陈长捷,陈大喊: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你! 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会客室里,气氛异常凝重。傅作义身着一身合体的中山装,面容带着几分难以掩饰的复杂情绪,他此次前来,是为了看望在这里接受改造的陈长捷。 面对傅作义,陈长捷大喊了一句:“你在北平谈判,让我坚守天津,结果你成了起义将领,我成了战犯,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你!” 傅作义听见这话,身子明显顿了一下,手里攥着的搪瓷杯沿都被捏出了白印,没立刻接话,只轻轻叹了口气。没人比他更清楚,陈长捷这声喊里藏着多少委屈,两人早年都在晋军里摸爬滚打,陈长捷一直跟着他打仗,从长城抗战到绥远抗战,从没掉过链子,是他最信得过的老部下。 1949年平津战役打响前,傅作义把天津的防守重任交给了陈长捷,当时还拍着他的肩膀说“天津、北平互为犄角,守住天津就是守住北平的门户”,这话陈长捷记在了心里,也真的拼了命去守。据《平津战役史料汇编》记载,陈长捷到天津后,连夜加固城防,把护城河挖宽加深,还修了密密麻麻的碉堡,可他手里只有两个师的兵力,装备也远不如解放军,其实早就陷入了被动。 傅作义当时心里也拧着劲,一边是国民党军的命令,一边是北平城里百万百姓和千年古城,他偷偷开始和解放军谈判,却没敢立刻跟天津的陈长捷交底。不是故意瞒,是怕消息走漏,不仅谈判泡汤,天津守军也会乱了阵脚,到时候北平、天津都保不住。可他没料到,解放军见天津守军拒不投降,1949年1月14日直接发起总攻,只用29小时就攻破了天津城,陈长捷当场被俘,成了战犯。 陈长捷被送到功德林后,每次听到“北平起义”“傅作义”这几个词,都忍不住红眼睛。他不是怪傅作义选择起义——后来在改造中,他慢慢明白起义保住了北平,是好事——是怪傅作义让他“坚守”,自己却成了“起义将领”,他觉得自己像个“弃子”,这辈子的名声都毁了。 那天傅作义沉默了半天,才慢慢说“长捷,我知道你委屈,可当时的情况,我没法顾全所有人”,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旧照片,是1936年绥远抗战胜利后,两人在阵地上的合影,照片里两人都穿着军装,脸上满是硝烟却笑得真切。傅作义把照片递过去,陈长捷却偏过头,看都没看,直接把照片推到了桌子底下,嘴里还念叨着“现在说这些有啥用,身份早不一样了”。 功德林的工作人员后来跟傅作义说,陈长捷平时改造很认真,学文化、搞生产都很积极,就是绕不开“天津失守”这回事。其实他心里清楚,傅作义起义是对的,可自己从“守城将领”变成“战犯”,这个落差他一时半会儿没法接受,只能把怨气撒在傅作义身上。 后来到1959年,陈长捷成为首批特赦战犯,傅作义第一时间找他,还帮他安排了工作。再见面时,陈长捷没再喊着“不原谅”,却也没主动跟傅作义说话,直到几年后,两人在一次座谈会上重逢,傅作义主动递了杯茶,陈长捷接过了,才慢慢开口提了当年的事,说“那时候年轻,不懂你当时的难处”。 其实回头看,陈长捷的“不原谅”,从来不是真的恨傅作义,而是恨那个特殊时代里的身不由己。傅作义起义保住了北平,是大功德,可也确实让天津守军陷入了两难,陈长捷的遭遇,是平津战役里一段没人愿意多提的“无奈插曲”。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57年,傅作义到功德林看望陈长捷,陈大喊: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你! 北京功
谈古论今朝
2025-10-07 21:46:13
0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