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的"最狠连长",带着1个连葬送敌军3个师,回国后当上师长! 朝鲜战场上,有一位农民出身的连长,凭借超长的战术智慧,硬是带领一个步兵连葬送了敌军3个师。这位"最狠连长"就是志愿军第20军60师178团5连连长毛张苗。 毛张苗是浙江奉化人,打小在田埂上摸爬滚打,家里穷得叮当响,别说读书,能凑够顿热乎饭都难。1944年他就参了军,一开始是新四军,后来编入华东野战军,没经过系统军校培训,所有战术本事全是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摸出来的,打孟良崮、战淮海,每一场仗他都冲在前面,从普通士兵熬到连长,靠的从不是运气,是敢拼更敢想。 很多人听"1个连葬送3个师",都以为是硬打硬拼歼灭了敌军,其实不然,这恰恰是毛张苗最绝的地方——不跟敌军拼火力,专打软肋。当时是1950年长津湖战役,他带的5连任务是穿插迂回,目标是新兴里附近的敌军后勤补给线,那会儿美军装备比志愿军强太多,飞机大炮轮番炸,5连士兵还穿着薄棉衣,零下30多度的天,手一摸枪托就粘皮,可毛张苗没蛮干。 他先让士兵轻装,把没用的行李全扔了,只带武器和少量干粮,自己带头走在最前面,专挑山林沟谷钻,避开美军的空中侦察。摸到敌军补给点附近后,他没立刻进攻,而是先派侦察兵摸清布防,等到半夜美军换岗、防备最松的时候,才分三路突袭,一边打一边喊口号,故意制造人多的假象,美军慌了神,补给站的粮食、弹药全被烧了,通讯线路也被剪断。 要知道,当时美军第7师31团、第32团还有南朝鲜军1个师,都靠这个补给站供血,没了粮弹、断了通讯,这3个师的进攻计划直接泡汤,后续还得抽调兵力护补给、修线路,等于被5连牵着鼻子走,压根没法按原计划推进,说"葬送作战能力"一点不夸张。那会儿毛张苗才26岁,要是换别人,可能早就想着跟敌军正面刚,可他偏偏能沉住气,找准敌军的命门下手,这就是农民出身的军官的实在劲儿——不搞花架子,怎么能赢就怎么来。 战后毛张苗没居功自傲,继续留在部队带兵,从连长到营长,再到团长,每一步都踩着实打实的战功,后来还进了军事院校补了理论知识,把实战经验和理论结合起来,带兵更有章法。等到回国后,他一路晋升,最后当上了师长,不管官当多大,他总跟手下士兵说,当年打胜仗不是他一个人厉害,是全连士兵不怕死,是志愿军的战术找得准。 现在提起长津湖,很多人先想到的是冰雕连的悲壮,却少有人知道毛张苗这样的基层连长,用小股兵力撬动敌军大部署的智慧。其实志愿军能打赢朝鲜战争,既靠士兵的牺牲,更靠这些基层军官的战术头脑,他们没读过多少书,却懂战场、懂士兵,知道怎么用有限的力量打最大的胜仗。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最初拟定开国上将名单里,原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建安名列前位,而最后下
【4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