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美国针对中国船舶的"港口服务费"政策即将正式落地。但就在两周前,中

烟雨评社 2025-10-16 10:51:16

10月14日,美国针对中国船舶的"港口服务费"政策即将正式落地。但就在两周前,中国已经用一记更快更狠的"关门打狗",让特朗普的"海上抢劫计划"提前破功。这场被业内骂作"百年未有之海盗行为"的较量,才刚开始就透出了结局的端倪。 2025 年 10 月 14 日,中美两国船舶特别港务费新规同时生效,这一政策的落地,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波澜。而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也在这一刻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似乎掉进了一个精心设计的局里。 事情还得从今年 4 月 17 日说起,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当日发布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及造船业的 301 调查措施,声称中国造船业 “存在不公平竞争优势”,并宣布从 10 月 14 日起对中国船舶征收特别港口服务费。 美国的如意算盘是通过提高中国船舶进入美国市场的成本,把船舶订单留在本土,从而重振萎靡的造船业。 要知道,美国造船业曾有过辉煌历史,但近年来在国际竞争中逐渐衰落,2024 年全球新船订单量中,中国占比达 49%,韩国占 32%,而美国仅占 0.8%。 特朗普团队希望通过这一政策,为本土造船业创造生存空间,其经济顾问还曾公开表示,该政策预计能使美国造船业新增 2 万个就业岗位,并带动钢铁、机械等上下游产业复苏。 然而,中国也迅速作出了回应。2025 年 10 月 10 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公告,宣布自 10 月 14 日起对涉美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收费范围涵盖美国拥有、运营、参股 25% 以上的船舶,以及美国建造、悬挂美国旗的船舶。 收费标准采取分阶段递增模式,2025 年 10 月 14 日起按每净吨 400 元人民币收取,后续每半年上调一次,至 2028 年 4 月 17 日将达到每净吨 1120 元人民币,同一船舶一年内缴费不超过 5 个航次。 但美方没想到的是,中方的规定中藏着关键后手。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实施办法》明确规定,由中国建造的船舶、仅进入中国船厂修理的空载船舶,以及其他经认定的情形可免予缴纳特别港务费。这一下可就彻底打乱了美国的算盘。 美国船东的损失几乎是立竿见影。美国民用船舶建造成本是中国的 4 倍,造船效率却只有中韩等国的 25%。以一艘 10 万吨级散货船为例,在美国建造光成本就比中国多出数千万美元,再加上新增的特别港务费,美国本土造船毫无性价比可言。 有美国航运企业透露,公司原本在本土船厂订了 3 艘集装箱船,现在宁愿付违约金也要取消订单,转向中国船厂询价,算下来连违约金在内,成本都比在美国造便宜近三成。 美国造船业的 “复苏梦” 也因此破碎。美国最大的造船厂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原本计划借助政策东风扩大产能,投资 2 亿美元升级密西西比州的造船设施,但政策落地后,潜在客户纷纷转向中国造船厂。 就连美国本土船舶维修业也受到冲击,美国西海岸最大的船舶维修企业 —— 太平洋海事维修公司透露,10 月中旬已有 5 艘原本计划在该公司维修的船舶转往中国舟山船厂,仅这一单就造成约 800 万美元的收入损失。 而中国这边,通过分阶段递增的收费标准,有效对冲了美方政策对中国航运企业的冲击,同时豁免条款进一步巩固了中国造船业的国际竞争力,还维护了中国船舶维修业的市场份额。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政策生效后一周内,中国船厂接到的美国船东咨询量同比增长 210%,潜在订单金额超 30 亿美元。 这轮中美新博弈,美国刚开局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措施是针对美方单边主义行为的 “正当防卫”,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及国际法基本原则,旨在维护国际航运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在芯片与稀土之后,这场港务之争也许将成为中美产业政策博弈的第三个主战场。但它不靠高科技门槛,不玩禁运游戏,而是在制度底层设置成本差异。而这,才是最难破解的“软压力”。 信源:观察者网

0 阅读:15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